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无问西东促发展 并肩作战暖民心——天津市白银市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巡礼

 2021/08/30/ 10:15 来源:白银日报 记者 郭尚林

无问西东促发展 并肩作战暖民心

——天津市白银市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巡礼

  白银日报记者 郭尚林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一边是巍巍连绵的大山,一边是波澜壮阔的大海,原本是天各一方的天津市与白银市,因东西部扶贫协作而结缘。

  “山呼海应”战贫困、“山盟海誓”共合作、“山欢海笑”奔小康,一份份东西部协作的答卷,镌刻成天津市与白银市携手共进的动人丰碑。跨越千里的牵手,也让两地凝聚起了血浓于水的亲情。

  2016以来,天津市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了白银市最大限度的支持。在两地的共同努力下,扶贫协作呈现出全方位推进、多点开花、抓实见效的良好态势。

  教育关乎长远,关乎群众切身利益。自天津市和平区与会宁县建立教育帮扶关系以来,协作双方主动作为、积极谋划,完善机制、高效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教育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细,取得了良好成效。

  两地确立了科学合理的帮扶目标任务。紧密结合会宁教育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研究决定为会宁县培养教育教学改革领路人团队,培训优秀教育管理干部和优秀学科教师;搭建优质资源共享平台,结对建设联盟校,提升会宁县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提升中职教育水平,发挥和平区职业学校品牌专业和企业优势,在师资培训、专业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教学改革、合作办学等方面助力会宁县中职教育改革发展。

  两地落实了切合实际的帮扶项目。会商制定教育帮扶实施方案(2017—2020年)和分年度推进计划,实施队伍素质提升和优质资源共享“两大工程”,包括管理干部挂职研修、骨干教师能力提升、专家送教讲学、名师支教引领和联盟校建设“五个项目”。自建立合作关系以来,会宁县已选派118名骨干教师赴和平区学习交流,17名管理干部挂职研修;和平区选派32名教育专家组建团队到会宁县送教讲学,选派9名优秀教师到会宁县支教交流;采取“和平区1所优质学校+会宁县1所牵头学校+片区薄弱学校”方式建立联盟校35对,并开展交流活动。另外在帮扶协议框架之外,会宁县教育局组织11名管理干部参加了第九届和平教育对外交流研讨会;和平区为会宁县爱心捐赠27.4万元,资助学生113名;天津市拨付帮扶资金1142万元,用于会宁县新北小学建设。

  两地共同建立了科学的管理制度。建立专项工作经费制度,保障参训人员、授课专家和支教教师的工作和生活费用;建立参训人员遴选管理制度,选派最优秀的管理干部、学科教师参加培训交流,建立培训档案;建立帮扶目标管理制度,所有联盟校均设计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和方案,开展专题报告、研讨会议、县级教师培训和校本培训等活动,扩大学习交流成果;建立评优奖优制度,加强过程考评,评选表彰一定数量的优秀校(园)长、学科教师和先进集体,促进东西部协作取得实效。

  近年来,两地同心协作,密切交流往来,架起了坚实的桥梁、合作平台,扩大了双方交流交往,促进了民心相通。尤其在劳务输转方面,在对口帮扶协作区设立了劳务协作服务工作站,主动向对口帮扶协作区提供贫困人口就业意愿和就业信息情况,实时了解市场劳务需求,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共用。积极协调和平区、西青区共同举办招聘会,面向受援县贫困群众举办119期培训班,累计培训贫困劳动力5113人;和平区还面向会宁县、靖远县招聘35名贫困家庭大学生到事业单位工作,真正做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援建112家“扶贫车间”,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通过专场招聘、劳务派遣、扶贫车间吸纳等形式,已帮助贫困人口实现就业8231人,其中到天津就业337人,就地就近就业2590人,其他地区就业5304人。鼓励460名贫困家庭学生在天津职业学校就读。

  2020年,天津方面先后向白银市投入帮扶资金近1.6亿元,其中会宁县6400万元,靖远县5900万元,景泰县3699万元。资金主要用于扶持贫困户产业发展、就业培训、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建设“扶贫车间”等与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退出直接相关的81个项目,带动贫困人口26.38万人。通过与对口帮扶协作区共同举办招聘会,面向贫困群众组织开展62期就业技能培训班,累计培训贫困家庭劳动力2027人;争取和平区面向贫困家庭大学生招录10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通过“扶贫车间”等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已帮助贫困人口实现就业4195人,其中在天津就业189人,省内就地就近就业1218人,其他省份就业2788人。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