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科教

春风化雨育桃李 立德树人谱新篇

 2021/09/10/ 06:33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崔银辉 徐俊勇 白永萍 谢晓玲 通讯员 耿淑霞

春风化雨育桃李 立德树人谱新篇

  编者按:今年9月10日是第37个教师节。近年来,我省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深受学生欢迎、家长喜爱的优秀老师,他们无怨无悔躬耕于三尺讲台,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本报今天推出教师节特别报道,展现优秀教师的风采,致敬他们的奉献精神和卓越贡献。

  三尺讲台三代人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崔银辉

杨新成

杨维琪

  “我的父亲杨国栋教龄45年,在首阳小学、城关二小等学校工作过,后来调入首阳中学,直到退休。我们家和首阳中学有缘,我从这所学校毕业后又回来当老师了。”杨新成笑笑,指着办公室墙上的一幅书法作品告诉记者,这是父亲在学校工作时书写的苏轼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杨新成是陇西县首阳中学的物理教师,一家三代八口人相继投身教育事业,让“师道”光芒薪火相传。

  “记得小时候家里经常来客人,都是父亲教过的学生到外面上学或参加工作后回来看望父亲,有从兰州来的,也有从西安、乌鲁木齐等地来的。和学生在一起时,父亲总是那么开心。”杨新成记得,1985年的9月10日是首个教师节,父亲作为学校教师代表去首阳镇参加了表彰会,还领到了一张可以购买自行车的票。回家后,父亲格外高兴,感觉国家和社会对教师愈发尊重了。

  受父亲影响,杨新成和姐妹几人立下志愿,长大后要成为父亲那样的人。

  1982年,杨新成从陇西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母校首阳中学,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刚工作时,父亲告诉我,对学生要有耐心,工作要细致,这样才会成为学生信赖、学校信任、家长放心的好老师。”时隔多年,杨新成依然记得父亲当年的嘱托。

  杨新成也是这么做的。从教39年来,虽然讲课内容已熟记在心,但每次上课前他都认真备课:“老师就应该认真备课,这样走上讲台时,心里才踏实。”

  在祖父和父亲的影响下,杨新成的女儿杨维琪从大连外国语大学毕业后,考取了教师资格证。2014年10月,杨维琪成为陇西二中的英语教师。

  和父亲当初一样,杨维琪也有初为人师的困惑:有少数学生不遵守纪律,英语底子薄,学习兴趣不高。其中,一名叫文文(化名)的高一学生表现尤为明显。

  “爸爸告诉我对学生要有耐心,从学习和生活上关心他们。”杨维琪说。祖父对父亲的嘱托,又传承到孙辈心中。

  于是,每天课外活动时,杨维琪都会帮文文补课。“我看了一下他的入学成绩,中考英语只有50多分,我就从零开始,从26个字母教起。”杨维琪说,渐渐地,文文英语基础提升了,对学习英语也不抵触了,期末考试150分满分的试卷得了90多分。

  三尺讲台三代人。三位“杨老师”跨越半个多世纪,传承了师道初心,也见证了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杨新成说,从教以来,他感到了不少变化。

  ——首阳中学从小平房变成了如今的5层教学楼,煤炉子也换成了暖气。以前学校占地37亩,如今学校占地100亩。

  ——教学方式由以教师为主变为以学生为主。不再是一上课黑板上老师写板书直接讲,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启发式讲课。

  ——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让现在的课堂授课更生动、准确。

  【记者手记】从一封信说起

  采访中,和两位“杨老师”都聊到了信。杨新成说,自己在定西教育学院进修时,父亲给自己写过一封信,叮嘱自己不要担心家里,心无旁骛地学习,成为一名更好的教师。

  这里,饱含着“师道”传承。

  从教后,杨新成和女儿杨维琪每到佳节必会收到学生的问候。其中,有一位学生在刚入大学时发的短信,让杨维琪很是欣慰:杨老师,我在大学里遇到一位和您一样的老师,天天把我叫到办公室背英语文章。

  这其中,饱含着师生之情。

  在第3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定西市教育工作者收到了一封来自市委、市政府的慰问信——“市委、市政府将坚定不移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完善优者从教、教者从优的体制机制……让教师真正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

  三尺讲台三代人。我想,这份坚守与赓续,源自内心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向往,更来自社会各界的理解和尊重。

  尊师重教,不止在教师节这一天。尊师重教,在生活的每一天。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