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顿热乎饭,生活就很幸福。驻村,更多时候,是教育了自己。”
小相说,坐在办公室里,断然想不到驻村的日子是这样的。
刚到村时,小相在村卫生室借住了一段时间,后来租住到农户家的一处小阁楼里,房东是一对年过七旬的夫妻。
山里的风不是一般地烈,呼啸而来又呼啸而去,“呜呜”声忽远忽近。夜里风从门窗缝隙中灌进来,总有种门开着的错觉。刚开始小相睡不着,一夜听着屋后羊圈里的羊“踢踢踏踏”。
一到晚上,墙壁上到处爬着或黑或白的蛾子、蜘蛛。“刚开始会惊叫,后来看到眼镜腿上爬了只蠕动的蜘蛛,也只是平静地吹口气送走它。”
几场雪后,村里道路积雪结冰,房间冻似冰窖,小相非常怀念兰州家中的暖气。自身热量无法捂暖被窝,仰卧、侧躺、辗转反侧,怎么也捱不到天亮。此后,电热毯成为离不开的“神器”。
最大的大问题是吃饭。小相好吃面食,不吃米饭,而且因为身体有严重的过敏症状,不吃肉食、不吃葱蒜和辣椒。帮扶队另两人喜欢吃米饭,无肉不欢,无辣不欢。刚开始,大家各自想办法解决吃饭问题,后来越来越忙,帮扶队和村社干部一起加班加点,自然也在一起吃饭,小相也加入了无辣不欢的队伍。
村里没有小卖部,只有不定期上来的一辆卖菜车。“菜总是蔫头耷脑,像是被很多只手捏过。”渐渐地,吃什么不再是烧脑的问题。因为有啥吃啥,没有选择。气候湿冷、饭菜无味,后来每次回兰州,小相都要背很多火锅底料回村,自己吃,也作为礼物去村民家时带几包。
有时入户要走很远的路,东家进西家出,偏偏谁家的饭点也赶不上,饿得心慌。回到住处,两大海碗挂面也能飞快下肚。到镇上开会时,其他村的队员传授经验,“早饭一定吃扎实,记住了!每天都做好中午不吃饭的准备,两顿并一顿的量吃!”
如果把小相在禇家山两年间走过的步数做个统计,一定能占到朋友圈的排行榜前列。
兰州与禇家山间来来回回七八十趟,来去总是夜里。动车上空调开得足,小相扛不住吹,戴着厚帽子,穿着厚外套,还是会头疼,“恐惧坐车,已经成为一种条件反射。”
有时刚到家,接到任务又迅速往回返。今年5月,母亲身体抱恙,小相不放心留她一人在兰,就带着母亲一起回村。看到女儿的生活环境,母亲轻轻叹了口气,“你可真能吃苦。”另一次,因在山路上摔了一跤导致脚踝韧带拉伤、膝关节积液,小相回到兰州住进医院,医生一再叮咛只能戴护具理疗保养少走路。自此小相走路大不如从前,她感慨“曾经日行十几二十公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那一次也是紧急接到通知,来不及办理出院结算手续,迅速回村。
一次次走过褚家山的沟沟壑壑,山坡出奇地陡,脚底打滑,这时候不能看旁侧的深沟,只能看脚下方寸间的路。夏日天晴时,会遇到乌黑粗壮的蛇盘在路中央晒太阳。下雨时更麻烦,刚开始还担心湿了鞋子,水面很快漫过脚背,鞋里灌满水走起路来“呱唧”作响。小相印象最深的一次,河沟里的水能把人冲走,“第一次感到恐惧。”到了沟口人家,整个人湿透了,只想美美冲个热水澡,可惜只是奢望。躲到一户大门屋檐下,那家人出门在外,帮扶队员们哆嗦着打电话访谈做记录。
冬天路面结了冰,山,下不得了。天寒地冻,在山顶,似乎与世隔绝。
村里到镇上没有开通班车,出行可以包车,往返一次100元。村民一般不会叫车,全凭两条路走路,且多半都是负重前行。小相体验过一次,从早上七点半走到十点,“几乎累瘫成面条”。
她说,“农村生活这本书,我还有很多内容要学习。”
严重过敏体质的小相比其他队员多一层痛苦。医生建议花粉过敏的她出门时用丝巾兜头裹起,但一想到有可能成为禇家山一景,小相就没采纳。于是春暖花开时,小相的脸常常变得“惨不忍睹,毁容不过如此。”过敏性结膜炎导致的重度干眼症,使小相常常红肿着眼。严重时就拍照从微信里发给熟悉的医生,请对方帮着远程开药。这样的生活,小相却没有一句怨言。她坦称,驻村工作更多是教育了自己。“我们是不知足,想要得太多。看多了村民的生活状况和驻村干部的工作模式,对生活的要求就低到了极致。”
有时回兰州,好不容易见到老友,小相的话题却总是离不开村里那些事儿:鸡怎么养、公厕怎么建、满村跑的牛羊粪便怎么收拾……朋友笑话她,就像是《人生》中的刘巧珍见了高加林,聊的总是家里的母猪生了几只小猪崽儿。小相一想,是啊,自己的心思好像全在禇家山了,生活变得简单又简单。
心思全在禇家山的小相似乎更容易感受到幸福了。
她说,幸福是什么?是大雨滂沱中被暖心陪伴;是在凌晨的火车站,能够拼上一辆回家的车;是亲爱的队友们发来短信,约好继续一起下村……她说,“只要有顿热乎饭,生活就很幸福。”
相玉荣镜头里的禇家山。
相玉荣镜头里的禇家山。
相玉荣镜头里的禇家山。
相玉荣在禇家山。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1年01月21日在村民眼里,他就是“家里人” 西和县骆峪镇落凤村驻村干部史润杰用心帮扶赢得村民信任
- 2020年10月14日“老乡的事就是我的事!”西和县蒿林乡赵沟村驻村干部孙伟用真心、真情、真行动带领群众奔小康
- 2020年09月04日山丹县大马营镇加强驻村干部管理提升帮扶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