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增收致富 留住乡愁——临夏市汇聚民族团结之力推动乡村振兴

 2021/09/25/ 06:03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马颖

【庆祝建党100周年 宣传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 媒体看甘肃·民族地区行主题采访活动】

增收致富 留住乡愁

——临夏市汇聚民族团结之力推动乡村振兴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马颖

  爆炒草鸡、香辣烤鱼、河州八大碗……走进临夏市折桥村的农家乐,一道道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散发着诱人的香气,造型多样的“油果子”和应季的树莓、啤特果在旁做点缀,一桌地道的河州美食就呈现在游客眼前。

  折桥村是一个东乡族、回族、汉族等多民族杂居村,村“两委”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作为维护社会和谐、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手册、绘制民族团结主题墙画、播放宣传片等方式,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引导各族人民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构建起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近年来,折桥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以农家乐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不断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当地政府加大投入,完善折桥村的道路、房屋、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并为每一户农家乐引入天然气,解决供暖问题。今年,村党支部又积极发挥村办合作社示范带动作用,在全村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投资300万元建成了折桥村盖碗茶生产加工车间,还自主开发“盖碗”“茶”元素的文创产品,打造了“魅力折桥湾”乡村旅游品牌,折桥村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临夏州民族团结示范村”等称号。

  “我家店平均每年能接待游客10万人次,年收入可以达到50万元。下一步我打算再开一家农家乐,带动更多人增收致富。”说起未来规划,折桥村的农家乐经营者马三虎信心十足。

  截至目前,折桥村共有农家乐130余家,相关从业人员约1300人,解决当地群众就业1000余人,年营业额近1亿元,户均收入10万元-50万元不等,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美食“打卡地”,展现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新面貌。

  同样汇聚众多地方特色美食的,还有从“老八坊”老城区脱胎而来的八坊十三巷。为解决老城区贫困人口多、创业就业空间小等问题,临夏市开展了八坊十三巷古街民居保护和改造项目,这里现在已成为国家4A级景区、甘肃文旅新地标。

  改造完成后的八坊十三巷集历史、人文、民俗、饮食、旅游等为一体,盖碗茶广场、河州溯源巷、回族婚俗文化巷等街巷极具少数民族风情,街巷两边售卖美食、手工艺品的“连家铺”也吸引了不少游客。据八坊街道办事处主任张晖娟介绍,街道办通过组织党员干部面向辖区各族群众开展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宣传、举办培训等,促进居民就业。景区内现共有商户132家,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也带动了旅游业发展。从2016年10月开始接待游客,截至今年6月,八坊十三巷累计接待游客98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7.26亿元,在增收致富的同时,也留住了乡愁。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折桥村和八坊十三巷是临夏市汇聚民族团结之力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在临夏市,各民族互帮互助、创新发展,形成了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各族群众告别了贫穷落后的旧貌,正在迈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