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电(记者张文静)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巉口镇龙滩村村民张作栋种了20多年马铃薯。近几年,不管马铃薯长势如何,他不再为销路发愁,因为有了订单合同。
这个来自马铃薯产业公司的“托底”保障,让一大批像张作栋这样的农民实现了旱涝保收。
甘肃蓝天马铃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就是跟农户签订订单合同的公司之一。公司董事长李幸泽介绍,公司统一供种、代耕代收,既保障公司有稳定的原料供应,又为农户提供可靠的增收渠道,使马铃薯产业链上的合作社和薯农获得了显著收益,带动农户10万多户,其中贫困户2.6万余人,户均年增收入8300元。
马铃薯是中国第四大粮食作物,定西是中国马铃薯主产区之一。这里过去因气候干旱、土壤贫瘠一度被认为是“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凭借耐旱耐寒、适应性广的特点,马铃薯成了为数不多能在这里成活的农作物,伴随定西人民扛过饥荒、战胜贫困。
在刚刚结束的2021年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上,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表示,只要思路对了,贫穷就不是命运。从“保命粮”到新产业,在种植、育种、储存、销售、加工等环节,定西创造了自己的经验。
张作栋的马铃薯被蓝天公司收购以后,成为中国一些知名食品企业的原料。李幸泽说,这些知名企业都是公司稳定客户。一头连着薯农,一头连着客户,企业的发展稳中求进,带动能力日益增强。
近年来,定西涌现出的一批马铃薯育种企业和加工企业,以及农技部门研发的马铃薯机械化收割成果,还共同促进了马铃薯产业的更新升级。
在定西马铃薯研究所里,鹅卵石般大小的微型薯成串悬挂在长长的根茎上,光鲜饱满,串联成行。这些微型薯是专门用于繁殖高质量马铃薯“后代”的种薯。
“种薯就是马铃薯产业发展的‘芯片’。”定西马铃薯研究所负责人李进福告诉记者,有了好的品种,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在市场上就有竞争力和话语权。这家民营企业生产的微型薯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而且还走向埃及、沙特阿拉伯、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
在定西市安定区鲁家沟镇小岔口村,马铃薯进入采挖时节。和以往人工收割方式不同,马铃薯联合收获机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作业效率。
数据显示,定西马铃薯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劣到优,2020年全市马铃薯产业总产值达到202亿元,农民人均产业收入达2034元,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3%。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刘焕鑫表示,定西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重要商品薯生产基地和薯制品加工基地,把300万亩马铃薯做成了综合产值超200亿元的战略性主导产业,为马铃薯产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提供了典型样板。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0年12月23日【中央媒体看甘肃】甘肃临夏:携手电商 黑土豆拼出“金蛋蛋”
- 2020年09月29日【央视网】“薯”你行 看小土豆如何发展成大产业
- 2019年08月30日【人民日报】甘肃张掖:土豆变“金豆”
- 2018年12月17日【我们的改革开放】祖孙三代和“土豆”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