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本网原创

【疫情防控 一线报道】致敬城市“守门人”

 2021/10/29/ 10:31 来源:新甘肃 记者邹明敏

引导旅客进站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邹明敏

  这个秋天,兰州好静。

  往日熙熙攘攘的兰州西站北广场上空空荡荡,一楼的进站口已经关闭,只剩下售票大厅从早到晚地亮着。二楼的进站口设置了关卡,保证每一个旅客安全有序进站。

  高铁是这座城市向外延伸的最快捷的触角,这里的安全由每一位铁路工作人员守护。

售票值班员全天候坚守

  “须24小时核酸证明”

  兰州西站一楼售票大厅只开放了两个窗口,窗口里,售票值班员罗梦群戴着口罩手套在电脑上操作着。以前,他们只负责查票卖票,但现在他们要操心的事多了起来。“这几天前来买票的旅客零零散散,有的旅客没有24小时核酸检测证明,有的旅客是黄码,有时候我们还要帮旅客查询目的地的疫情防控措施。”罗梦群说。

  罗梦群回忆,最紧张的莫过于19日晚上,因没有24小时核酸检测证明前来退票的旅客多得数不过来,还有旅客不愿意退票而和工作人员发生冲突。那天晚上,售票大厅加开窗口,售票员们边退票边解释边安抚,灯火通明地干到凌晨1点,那时候还是有旅客守在售票大厅不愿离去。

  “19日晚上,我们处理客票1000余张。我们能理解旅客的焦急,但是职责所在,我们必须守好这座城市的大门。”罗梦群说。

  10月20日起,兰州铁路局开始停运部分列车,此后每天,停运、减编运行的列车不断增加。从早上8:20到晚上12:20,售票值班员们要始终保证在岗,为前来买票、退票、咨询的旅客做好服务。只要有旅客前来,他们一遍遍强调24小时核酸检测证明,强调健康码和行程码必须都是绿码。

  “不敢喝水,吃饭也时常不在点。下午两三点吃午饭,还必须是当职的售票值班员们换着吃,有时候晚饭就忙得错过了。”提起售票值班员们每天的工作,罗梦群语气平淡,这是他们早已习惯的日常。

兰州西站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 张博行 摄

  “请按照一米线排队”

  兰州西站二楼进站口外,一个身穿防护服、戴着口罩、护目镜整装齐备的人正倚在栏杆上擦着什么,走近才发现,他正拿卫生纸擦护目镜上的雾气,然后他又重新戴好,走开了。顺着他离开的方向,客运值班员陈征源的“白色”身影正忙碌着。

  “把24小时核酸报告打开,身份证、健康码……按一米线站,排队距离大一点。”一个上午同样的话陈征源能重复上百遍,就在进站口旅客排队这20米的距离,他能来回走几百趟。

  “同志,健康码打不开怎么办?”“行程码在哪里看?”……只要旅客有任何问题,他一定最先跑上前去,解答疑问、帮助操作。

查验24小时核酸报告

  “疫情发生以来,我的工作性质发生了变化,以前是单一的站台接发列车,现在进站口、站台两面我都得负责。”陈征源说,旅客的不理解是工作中比较难心的事,有时旅客等候时间长或者手续不齐全,就很容易急躁,所以工作人员要保持十二分的耐心,有问题解决问题,有矛盾解决矛盾。

  去年和今年陈征源都在一线,作为党员他主动担负起了另一项站车交接的任务。如果列车上有黄码、发热等旅客,列车上的工作人员会先做应急处置,在列车到站后,陈征源便会带这部分乘客走专门通道,做好旅居史、测温、核酸检测等信息登记,如有转运隔离需要,则会在第一时间处置。

  “我觉得挺光荣自豪,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发光发热,解决旅客的问题就是我们最大的任务。”陈征源说。

候车座椅上的“疫情防控隔离座”标志

  “必须保证每日消杀”

  空旷的候车厅里,候车座椅上“疫情防控隔离座”的黄色标志十分醒目,三两个旅客分隔就座,安静候车。清洁车在过道里来来回回,一个角落也不落下,时而有工作人员拿着消毒喷雾从一排排椅子中抬起头来,又弯下腰去。

  疫情发生以来,消毒、消毒、再消毒是兰州西站当前的重要工作之一。白天利用作业间隙,车站客运员、保洁员用医用酒精,每隔2小时对扶手、闸机、座椅等重点部位进行擦拭消毒,夜间闭站前也会对全站所有区域进行深度消杀。

  10月25日晚,机械的轰鸣声响彻兰州西站,这是甘肃省山河救援队携带18台弥雾机在对兰州西站的127部直梯及扶梯、141台检票闸机、5300多个候车座椅进行全方位深度消杀,“地毯式”扫描候车大厅、检票口、进出站通道等重点处所。

严格消杀车站重点处所 张博行 摄

  消杀、测温、广播宣传、关闭中转换乘便捷通道……兰州西站全方位的疫情防控措施守好了铁路防疫关口,为保障铁路交通的正常运转贡献了力量。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