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甘肃省新型城镇化规划》 到2035年,我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0%

 2021/11/11/ 08:15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记者 梁峡林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甘肃省新型城镇化规划》

到2035年,我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0%

  每日甘肃网11月11日讯(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梁峡林)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的《甘肃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35年:我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70%。

  城镇落户不设限,农民进城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

  《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省常住城镇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以上。到203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左右,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全面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市,全省城镇落户不设任何限制,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农村权益。

  加快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教育医疗保障能力。保障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入学入园,放宽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就业人员参保条件。拓宽城镇住房保障渠道,推动城市政府将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实行实物保障和货币补贴并举。

  提升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能力。优化农业转移人口公共服务,加大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的支持力度。探索省内建设用地指标跨地区调剂制度,着力推动省内跨地区转移人口带土地进城机制。鼓励人员编制、建设资金等资源向落户人口集中地区倾斜。

  打造兰州白银定西临夏1小时通勤经济圈

  打造以西陇海—兰新线为主轴,以兰州为中心、省内其他市州城区为支撑、多个市县城区为节点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

  重点建设黄河沿岸城镇带。以兰州市城区和白银市城区为中心,定西市、临夏州为腹地,打造1小时通勤经济圈。争取到2025年兰州—白银都市圈常住城镇人口达到700万人左右,2035年达到900万人左右,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建设兰州—西宁城市群。谋划实施兰州至西宁城际轨道等交通项目,加强兰州新区建设,统筹兰州国际空港、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中川北站铁路口岸。

  加快榆中生态创新城建设。加强黄河沿岸城镇带生态治理,积极建设河西走廊城镇带,加快培育陇东南城镇带,培育天水都市圈,促进庆阳—平凉组团发展,培育陇南—甘南组团。

  推进兰州天水等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

  提高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加快建设兰州—定西—平凉—庆阳铁路,积极推进兰州经汉中至十堰高铁、兰州至重庆高铁等项目建设,推进兰州、天水等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

  构建高效连通城市、广泛覆盖城乡、不同等级道路平顺联接的畅通普惠公路网。

  加快实施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和天水军民合用机场迁建、嘉峪关机场改扩建工程,新建平凉军民合用机场、临夏民用机场、定西民用机场、武威军民合用机场。

  优化都市圈及城市组团交通体系。着力提升兰州、天水、武威等交通枢纽综合功能。

  建设丝绸之路信息港,推进丝绸之路信息港、中国西北部(兰州)大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推进信息网络省域覆盖。加快推进5G网络工程、丝绸之路网络安全港和兰州至成都第二路由等国家一级干线项目建设。搭建数字技术应用平台。

  加快完善市政基础设施,逐步优化城镇道路、供电和供排水、供热、供气、网络设施布局,加快老旧小区供水排水设施改造。

  重点发展半导体、新能源和航空航天配套产业

  增强城镇产业支撑能力。提高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发展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新材料、电工电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推动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发展半导体材料、新能源和航空航天配套产业,实现新一代光伏、光热、大功率高效风电、新型储能装置产业化。

  增强传统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引进技术先进、产品有市场、能够吸纳劳动力就业、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入园。大力支持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推行城市楼宇、公共空间、地下管网等数字化管理

  加强新型城市建设,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宜业城市。推进公共服务设施优化布局和质量提升,加大教育、医疗资源均衡力度,强化历史文化保护。

  力争到“十四五”末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需改造老旧小区改造任务,主要更新水、电、气、暖、网络管线和道路等基础设施。

  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推行城市楼宇、公共空间、地下管网等“一张图”数字化管理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

  建设清洁低碳的绿色城市。实行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扩大城市绿化面积。加强水域保护和治理,重点治理黄河、湟水河、渭河、马莲河等河流。持续改善大气质量,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建设自行车道、步行道等慢行网络。

  建设安全灵敏的韧性城市,增强防灾减灾能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高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提高城市治理水平,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