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理论】持续加强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

 2021/12/14/ 06:56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段翠清

【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 推进甘肃高质量发展】

持续加强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

  段翠清

  用严密的法治观为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强大的法治保障,以整体的系统观全面推进祁连山生态系统保护治理,用绿色的发展观持续推进祁连山区域发展转型。

  祁连山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黄河流域重要水源产流地,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对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格局稳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甘肃省积极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由乱到治大见成效。下一步,要继续坚决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持续加强对祁连山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用严密的法治观为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强大的法治保障。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没有法律制度的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就无法推进,改革发展的总体布局就会受到影响。祁连山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法治监督保障体系,将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实施史上最大规模环保督察问责制度等有关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思想融入于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全过程,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确保祁连山生态环境整改措施落实到底,相继完成祁连山地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矿山环境治理、生态环境持续检测等环境工程,使祁连山生态保护由乱到治,成效显著,为祁连山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制度是人们的行为规范,是个体行为的外在激励,抓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建设,也就抓住了“牛鼻子”。祁连山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持续性保护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机制、依靠法治,让制度建设成为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的铁腕保障。

  以整体的系统观全面推进祁连山生态系统保护治理。自然界万物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六个要素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祁连山因复杂多变的自然地理特征形成了冰川、森林、草原、荒漠等不同的自然地理景观,境内拥有15座山脉、12条河流,4种气候类型、6种植被分布类型、1609种昆虫、7种不同质地的土壤类型,294种野生脊椎动物,54种国家Ⅰ、Ⅱ级保护野生动物,4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地理地貌复杂多样、生物资源丰富独特,是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甘肃省在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过程中,始终以搞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指引,将环境治理看成一个系统工程,从全局角度看待祁连山生态环境建设,全面实施林地保护、草地保护、湿地保护、水土保持、冰川保护、生态保护支撑和科技支撑等7大类建设任务,加大对区域城市的空气环境监测和治理,应用生态修复技术对损伤地区进行自然修复,优化地区产业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一系列方式对祁连山生态系统进行综合治理,保持祁连山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的持续性。实施多部门全社会协同联动,树立全局观、系统观、大局观,克服在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上涉及部门多、权力交叉多、责任归属不清、顾此失彼的现象。下一步还要继续以整体观念和系统工程思路,着力打造各方相互支持、主动配合、密切协作、协同治理的局面,努力实现祁连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新局面。

  用绿色的发展观持续推进祁连山区域发展转型。绿色是生命力的象征,是大自然的底色。推动绿色发展,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持续做好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过程中,要始终将绿色发展理念根植于祁连山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实际,坚持以低碳循环发展为基本导向,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为主要目标,大力保护自然资源,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建设方针,划定并严守祁连山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和产业结构。祁连山区域要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力度,加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加快自然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全地域、全方位、全过程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要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推动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生活方式,努力构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共进的美好局面,让祁连大地的自然环境更美丽、更宜居。

  (作者为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