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走邮路 看新局】路通百业兴 致富劲头足

 2022/01/10/ 10:11 来源:新甘肃 记者 王光庆 严存义 兰天 张永刚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光庆 严存义 兰天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张永刚

  隆冬时节,河州大地寒气逼人。临近中午,56岁的东乡县河滩镇邮政所投递员祁光飞,送完上午的邮件回到所里,端起出发前泡的热茶喝了几口。

  “祁师傅,今天怎么这么快啊?”

  “嘿,今天上午快递不太多。再说了,自打路好了,我就再没慢过。”

  1月7日,甘肃日报社、甘肃日报报业集团“新春走基层——走邮路·看新局”全媒体采访小组走进东乡县,跟随着邮政投递员的脚步,深入了解交通发展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

  “迅速、准确、安全、方便”是邮政企业的服务方针。作为从业35年的老员工,这8个字祁光飞牢记在心。“以前山区大多是土路,我骑自行车往村上送一次邮件来回得大半天,‘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现在好了,通村路全是水泥路,自行车换成了三轮车、小汽车,给村上送邮件,一天可以跑三趟,效率提高了好多倍。”祁光飞高兴地说,现在交通条件好了,群众网购很普遍,他平时送的邮件除了《人民日报》《甘肃日报》等党报党刊外,品种也越来丰富,“买进来的有化妆品、食品、衣服、水果等;卖出去的有当地的花椒、牛羊肉、刺绣等土特产品……”

投递员祁光飞准备出发送邮件。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严存义 摄

  东乡县特殊的地理条件造就了破碎、分散的地质环境,境内分布着1750条梁峁和3083条沟壑,沟壑密度每平方公里达298条,东乡30万各族群众分散居住在这些梁峁、沟壑中,祖祖辈辈忍受着行路难的煎熬。

  要想富,先修路。“十三五”期间,东乡县折红路、锁关路等骨干公路建成通车,硬化村组道路1183.7公里,逐步形成联通城乡的交通网络,进一步夯实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进得来、出得去、行得通、走得畅”……交通发展不仅缩短了时空距离,更是打开了发展思路,鼓起了致富劲头。

直播带货。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严存义 摄

  在河滩镇邮政所里,一处电商带货直播间颇为亮眼,在县邮政公司的支持下,几个年轻人将直播带货做得有声有色。

  “大家看,我身后的牛羊肉都是今天刚刚屠宰的正宗东乡牛羊,肉质鲜嫩肥美,您下单后我们会通过邮政快递第一时间送到您的手中。”在阿里牛羊肉电商直播间,主播正在认真介绍商品,不一会儿就有七八位网友下单。

  电商直播间负责人马祥林告诉记者,直播间发售的牛羊均来自东乡本地的养殖合作社,在帮助合作社打开销路的同时,他们也获得了不错的收益。“仅昨天一天,销售额就有12万多元。”

河滩镇团结村中邮驿站经营者张琳琳介绍驿站运营情况。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严存义摄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甘肃省东乡县分公司副总经理马海祥介绍,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当地农产品借着网络走出大山。近几年邮政对合作社的帮扶力度很大,合作社农户对邮政的信赖度也越来越高。

  道路通达,产业兴旺。2016年,东乡县折红二级公路开工兴建,当地群众看到了发展的商机。在东塬乡,一条以“农家乐”为主的美食产业在公路两旁悄然兴起。

折红公路全线开通。

致富路通到家门口。(东乡县委宣传部供图)

  东塬乡毛沟村村民马忠华就是其中之一。2018年,他放下原本的小生意,果断在公路旁租下一座农家院,开办起“农家乐”。

  2020年初,随着折红公路的全线开通,马忠华的“农家乐”越来越红火,目前已经开办了3家。“折红路一开通,从兰州到这里更近了,每到旺季,我们每天都能接待很多从全国各地来的游客。”马忠华说。

  随着毛沟村“农家乐”渐成规模,对乡村产业带动效应越来越明显。目前全村有农家乐16家、合作社5家、小超市4家,参与农户64户,解决就业岗位172人,年客流量20万余人次,年创造产值约4500万元。

马忠华经营的“农家乐”。(东乡县委宣传部供图)

  折红公路的开通,让比邻洮河的达板镇“活”起来、“亮”起来。在当地政府的引导推动下,达板镇沿洮河经济带工业园迅速崛起。

  1月7日下午,采访组一行来到工业园,一座座崭新的厂房展现在眼前。走进甘肃方大百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马铃薯加工车间,现代化的速冻薯条生产线上,一颗颗马铃薯在自动化设备的联合运转下,经过分选、清洗、去皮、切条、漂烫、预冷、速冻、包装等工序,成为一根根美味的薯条。

  公司总经理何小谦告诉记者,公司年加工土豆1万吨左右,有效带动当地马铃薯产业发展。2022年,公司已与当地达成1万亩洋芋的订单种植意向。同时,公司还带动当地70多人就业,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

  达板镇沿洮河经济带工业园距兰临高速公路井坪出口5公里,处于兰州市半小时经济圈内,区位优势明显。2019年7月开工以来,已引进方大丽明纺织厂、厦临轻工业产业园、金银花产业园、牛羊加工厂等劳动密集型企业28家,可直接提供1万余个就业岗位,引导群众下山入川、出山进城,“变农民为产业工人”,走上稳定增收致富之路。

方大百泉马铃薯深加工车间生产忙。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张永刚 摄

工人转运待加工的土豆。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张永刚 摄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