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乡村·新聚焦】让“光伏之光”照亮乡村振兴之路——渭源县积极探索“光伏+农业”产业模式

 2022/01/12/ 03:21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杨唯伟 通讯员 吴胜军

【乡村·新聚焦】

让“光伏之光”照亮乡村振兴之路

——渭源县积极探索“光伏+农业”产业模式

渭源县光伏食用菌产业园。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乔为楠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通讯员 吴胜军

  如今,在定西市渭源县,一种新兴产业模式撬动起经济高质量发展,叩开了产业振兴的大门。

  它就是“光伏+农业”产业模式。渭源县利用丰富的光照资源,在光伏产业发展基础之上,探索“光伏+农业”产业模式,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基层治理有了依托……“光伏+农业”已成为渭源县产业振兴路上的强力引擎。

  截至2021年10月底,全县光伏扶贫电站累计并网发电约2.14亿千瓦时、分配到村集体约1.41亿元。全县农户从“光伏+农业”及相关产业中获得的收入已经占到总收入的70%以上。

  由“借光”到“农光互补”,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渭源县光照资源得天独厚,海拔在1930米至3941米之间,日均有效光照时间近12小时。渭源县利用丰富的光热条件,2017年起建设第一批光伏试点项目,至目前实施村级光伏扶贫项目60.249兆瓦,共为135个村建设300千瓦至500千瓦电站208个。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光伏+”应运而生。

  渭源县因地制宜,探索发展“光伏+食用菌”“光伏+蔬菜”“光伏+中药材育苗”“光伏+养殖”等农光互补产业模式。时下,走进位于会川镇的渭源县光伏食用菌产业园,黑色的食用菌大棚之上,一排排蓝色光伏板在冬日暖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将光能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电能。光伏板下,大棚内各类食用菌长势喜人。

  园区内的定西市源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渭源县最早发展光伏食用菌产业的民营企业。“两年来,园区为公司减免租费30万元,公司净收入达480万元,带动周围188户群众增收,年产值达到1600多万元。光伏食用菌产业大有可为!”公司负责人杨峰介绍。

  据悉,为促进产业发展,渭源县创新园区按照村级集中联建、乡镇村级易地联建布局方式,建设产业园区。

  为吸引更多民营企业,国有投资公司渭源县正源扶贫开发有限公司制定出台入园企业“零租金”及“前三年免费后两年减半”收租等优惠政策,吸引了一大批此前参与了光伏一期项目的民营企业,再次参与“光伏+农业”产业发展。

  近两年,渭源县引进培育8家龙头企业、规范建设16家合作社参与经营。目前,全县已经建成会川、田家河、路园、莲峰4个光伏产业园区,建成大棚441座,年产值2577万多元。已建成元古堆、绽坡、三合等较大规模“光伏+食用菌”基地12家,建成分布式“光伏+产业”点33个,遍布全县所有乡镇。

  “光伏+农业”不仅实现了“农”与“光”在空间上的互补,而且实现了在时间和季节上“全年候”。

  渭源县已累计建成农光互补食用菌1600亩,设施蔬菜、党参和黄芪育苗等种植业750亩、互补特色养殖业150亩,互补率达到85%以上。全县年产羊肚菌、金耳、熊掌、猴头等名贵食用菌4511.35吨,收益达7933.85万元以上。

  如今,全县已形成“顶上有光伏、地上有农业、周边能务工、重点乡镇有物流仓储配套”的产业综合发展格局,“农光互补”使产业融合叠加效应持续放大。据统计,“光伏+农业”带动1478农户户均年增收2.36万元以上,发电收益带动1.2万户群众增收,户年增收2000元至6000元。

[1]  [2]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