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源县会川镇光伏食用菌产业园区内,金耳菇长势喜人。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吴胜军
从“空壳”到“家底殷实”,基层实现自治善治
走进锹峪镇贯子口村、麻家集镇土牌村,道路平整、村庄整洁,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这些都是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渭源县各村级“两委”通过开展“访民意、释民惑、解民困、暖民心”“沟通面对面、服务零距离、干群心连心”大走访行动带来的改变。
而改变的经济基础,来自“光伏+农业”产业带来的收益。
135个受益村,配建300至500千瓦规模村级电站208个,加之村级光伏电站农业设施租金收入,村集体每年累计收入达到40万元左右。“光伏+农业”产业模式,让渭源不少村集体经济羸弱的村子,如今“家境殷实”。
渭源县各受益村将“光伏+农业”带来的收益用于产业培育、道德讲习积美超市建设、公益基础设施建设、五星文明户奖励、村集体经济等,受益村“有钱办事”,提升了村级自治善治的能力。
会川镇干乍村,充分发挥道德讲习积美超市作用,坚持“以行为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奖励”做法,推进农村文明治理。近年来,累计兑现奖励物品520多次,评选文明户等各类先进130户,推动了乡风文明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提高了村级治理能力。
为了规范使用这笔收益,当地制定了《渭源县光伏收益分配监管办法》,村级按照“四议两公开”议事规则,合理确定公益性岗位和数量。目前,全县135个受益村共设立垃圾清洁员、电站护管员等8个类别的村级公益岗位服务人员1.2万人,建立由驻村帮扶工作队、乡镇驻村干部和村委会成员组成的考核小组,对公益性岗位人员劳动进行考核、发放劳动薪酬,实现了村级自主管理分配。
从“输血”到“自我造血”,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推进“光伏+农业”产业模式的过程中,渭源县创新发展模式、带动机制、收入机制,改变了以往资金项目的“输血”式带动,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通过“企业化”和“市场化”运作方式,利用国有平台公司渭源县正源扶贫开发有限公司融资1.45亿元、吸收社会企业扶贫资金约5000万元;通过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园区)+农户”发展模式,实现了统一规划地块、统一开展培训、统一提供良种农资、统一技术管理、统一产销对接,分户生产经营,提高了产业、农民、市场主体的组织化程度。
同时,农户通过参与基地建设、就近务工、实操培训、承租承包、订单保障等多种经营方式,实现了增收。全县1042户农户通过土地流转户均每年收益2600元;1280户农户通过承租光伏食用菌大棚,年均收入1.5万元以上;近千人就近务工,人均年劳务收入6000元以上;135个行政村每年均获得发电收益40万元以上。
“光伏+农业”产业模式,助力乡村振兴的经济效益已然凸显,赋予了渭源乡村振兴新动能。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2年01月11日金塔县大庄子镇:荒滩种“金瓜” 戈壁变良田
- 2022年01月10日农行甘肃省分行:强化金融支撑 服务乡村振兴
- 2022年01月10日会宁:巾帼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 2022年01月10日甘谷县 以产业兴旺点燃乡村振兴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