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我的2021

 2022/01/13/ 04:28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白永萍 薛砚 陈 泳 金奉乾 田丽媛 记者 谢晓玲 陈多 通讯员 张珊 张鹏

  农艺师李振谋 进棚下田教种菜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陈 泳

  小寒节气后,在靖远县东湾镇的金阳光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穴盘繁育的莲花菜出苗了。1月9日,靖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高级农艺师李振谋一大早就来到合作社的大棚里,为产业工人调苗作技术指导。

  “要按照苗子的长势、大小区分。”“注意不要伤到苗子的根系。”……在李振谋的指导下,工人们用自制的工具,把大小均等的莲花菜苗调整到一个个穴盘中,动作越来越熟练,速度也越来越快。

  “蔬菜类、瓜类的幼苗繁育,主要分自根苗和嫁接苗,这些莲花菜苗就是自根苗。”李振谋介绍说:“黄瓜、西瓜则大多是嫁接苗,等于在几厘米的幼苗上‘做手术’,对工人的要求较高,需要多次培训。”

  走访农户了解需求,根据产业发展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李振谋几乎每天都在田间地头工作。特别是在日光温室建造和瓜菜新品种引进方面,他将建棚、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全程生产管理技术面对面、手把手教给菜农。

  “农业生产就在田间地头、就在大棚温室里,手把手指导、面对面交流最容易让群众接受,产生的效益也最大。”李振谋说。

  1992年,从兰州农校毕业的李振谋回到家乡,在当时的东湾乡农技推广站参加工作。从事“三农”工作30年来,他以务实为民、服务“三农”为行动指南,长期在生产一线开展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工作。

  尤其在2021年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李振谋晚上熬夜编印培训资料,制作培训课件,搜集视频、图片等资料,白天走访靖远县的乡村,深入现场指导,使得温室蔬菜、旱砂西瓜等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摇钱树”。

  2021年9月19日,受雷雨风雹等强对流天气影响,靖远县部分乡镇农作物遭受不同程度灾害。为尽快摸清农业灾害影响范围及程度,尽最大努力挽回经济损失,李振谋带领农技人员逐户核查受灾情况,指导受灾群众抓紧时机抢收已成熟农作物,开展病虫害防治并发放减灾农药,使当地农业生产秩序逐步恢复。

  李振谋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基层农技人员,我要时刻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促进家乡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养护工杨军芳 护路保畅守初心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

  1月10日,雪后的古浪寒气逼人。

  一大早,武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高速公路养护所土门养护工区区长杨军芳启动养护巡查车,装好融雪剂等物资,赶往60余公里外的G2012营双高速公路昌岭隧道路段除雪防滑。

  “过往车辆多,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刚到现场,51岁的杨军芳就和同事们忙碌起来,挥锹、撒融雪剂、用铁镐凿碎路面上的结冰……

  在零下13℃的气温中,口中呼出的热气迅速变成白霜,挂在口罩和眉毛上。

  这样的场景,是杨军芳平时工作的一个缩影。

  杨军芳所在的土门养护工区,日常管护着96公里高速公路。“我们上路巡查是常态,夏天主要查看山区路段是否存在滑坡、落石、泥石流等隐患,同时,及时对路面病害进行修补和处置。冬天的任务主要是除雪保畅通。”杨军芳说。

  说到刚刚过去的2021年,杨军芳有太多难忘的记忆。

  最难忘的是三天三夜的坚守。2021年11月3日武威普降大雪,G2012营双高速公路背阴路段积雪厚度近一米,给道路安全带来极大影响。“积雪太厚了,我们采取‘人工+机械’的方式清理。大家饿了就干嚼方便面,渴了喝口矿泉水,时间紧、任务重,但是30多个人无人抱怨。”杨军芳说。

  最感动的是听到货车司机的致谢鸣笛声。“2021年11月8日,我在G2012营双高速公路古浪大靖段巡查时发现,因为连续几天的降雪降温,多辆大货车打不着火,我们立即想办法帮忙,用喷灯加热油箱外部,帮助司机启动了车辆。”杨军芳说,离开时,货车司机们用集体鸣笛的方式表达谢意。

  最欣慰的是一家三口及时得到救助。“2021年3月26日上午,在G2012营双高速公路古浪裴家营镇下川村段,一辆小轿车撞击护栏受损,一家三口站在路边等待。我们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打开应急灯,将养护巡查车停到安全位置,将受到惊吓的三人送到车上,并拨打了救援电话。”杨军芳说,“当时天气比较冷,三人站在路边很危险,看到他们得到救援,我很高兴。”

  “全力做好本职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公路人力量。”这是杨军芳2022年的愿望。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