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民生

华亭市:路畅业兴“跑”出发展加速度

 2022/01/13/ 09:44 来源:平凉日报 作者:张小兵 张郭峰

  要想富,先修路。华亭市坚持把道路交通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服务行业,聚焦建设交通运输综合网络体系,大力实施道路通达工程。

路畅业兴“跑”出发展加速度

  □张小兵 张郭峰

  当好“服务员” 打通出口促发展

  时下,来到灵华高速公路施工现场,只见一辆辆渣土运输车往来穿梭,一排排桥梁基柱拔地而起,隧道内机器轰鸣,项目正在如火如荼、秩序井然地建设当中……

  重大交通项目不仅是加快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的有力支撑,也是扩大内需、拉动投资、发展经济的重要引擎。为全力推动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华亭市成立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坚持领导挂帅,部门合作,全力服务项目建设。在项目可研、环评、用地等手续办理上,实行并联审批,“一站式”办结,为项目提供“一条龙”服务。在项目协调服务上,组建工作专班,加快征地拆迁工作进度,保障项目建设用地,并全力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问题,有力推动项目顺利实施。

  “重大交通项目建设中存在破坏农村公路、损坏群众财物等问题。我们坚持搞好协调服务,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华亭市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干部高翔说。

  去年7月,华亭境内彭大高速、平天高速、泾华高速和平华一级公路4条高等级公路同时建成通车,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华亭也结束了不通高等级公路的历史。“十三五”期间,华亭市境内高等级公路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0亿元,高等级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3公里。华亭东出宝鸡、西安,西进兰州,南走天水,北通平凉、银川的对外出口大通道全部打通,以宝中铁路、天平铁路和高速公路为主骨架的大交通网络全面形成,三省交汇处交通枢纽区位优势更加突出。

  以路为“媒”,产聚业兴。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大大缩短了华亭与重要城市间的距离,大幅提升了综合交通快速网服务效率,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当好“先锋官” 铺路修桥兴产业

  走进神峪乡,新油筑的神峪至水联公路如一条巨蟒,在山川间蜿蜒盘旋。在冬日的暖阳里,乌黑的路面平整干净,新施划的黄色标线色彩鲜亮……

  神峪至水联公路只是华亭农村公路建设成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华亭市聚焦群众所需、民生所盼,坚持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助力农业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民生工程抓紧抓实。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支持的同时,市财政大力筹资配套,全面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升级改造县乡公路,硬化通村通社公路,拓宽砂化农业产业公路,全面改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有效解决了广大群众“行路难”问题。

  “农村道路的建设,极大地方便了农产品对外流通,解决了农业生产问题,美化了人居环境,提升了乡村精神风貌,彻底改变了我镇农产品‘运输难、出售难、价格低’的问题,为群众发展生产注入了新的动力。”华亭市马峡镇副镇长高博说。

  “十三五”期间,华亭农村公路等重点交通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亿元,油筑改建县乡公路80多公里,硬化通村公路323公里,通社、通自然村道路190公里,拓宽改建乡村公路212公里,砂化产业路260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目标。

  随着农村公路不断延伸拓展,联通了华亭大地神经末梢,辐射带动农业产业发展,华亭的核桃、药材等特色农产品正顺着公路走向远方,广大群众也顺着这条富民之路奔向小康。

  当好“运输员”路畅车通惠民生

  一辆辆黄色的城乡公交车有序行驶在乡村道路上,村道旁,公交车在停靠亭下等候赶集的群众,他们提着篮子、扛着袋子,乘车前往县城售卖自家生产的鸡蛋、山野菜……

  近年来,华亭大力扶持农村客运发展,在保障每个乡镇开通班线客车的基础上,按照重点线路常态化通车,偏僻线路逢集、逢庙会、逢周五周日等重点时段通车和预约通车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发展通村客运。新开通农村客运线路17条,投放客车77辆,满足群众赶集、学生上下学出行需求,有效解决了群众“出行难”“运输难”问题,实现了群众“出门有路、抬脚上车”的美好愿望。

  “我们村以前没有通班车,赶集、走亲戚、娃娃上学都不方便,家里的农产品也运不出去。自从通了班车,出门一下方便了,很多土特产也能运出去卖钱了。”上关镇磨坪村的李福话语之间洋溢着幸福与满足。

  路畅车通,保障群众出行便捷。随着乡村道路上一辆辆公交车的运营,一辆辆快递车、货运车的通行,打通了交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连接了民心民意。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