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科教

兰州市小学生迎来“双减”后首次期末考试 低年级游戏中测水平 高年级纸笔上测能力

 2022/01/14/ 08:23 来源:兰州晚报 记者 王巧灵 申亮

我市小学生迎来“双减”后首次期末考试

低年级游戏中测水平 高年级纸笔上测能力

  从本周开始,兰州市中小学陆续进入期末考试中。与以往不同,这一次的期末考试备受关注,这是2021年秋季新学期我市执行国家“双减”政策之后的首次考试。因此,本次期末的“如何考”将影响未来中小学的教学方向。“双减”后的期末考试与之前相比有何新变化?近日,兰州市各小学以形式与内容的全新变革,共同进行了“双减”后学生与学校的期末考试。

  1 低年级趣味“闯关”

  “双减”政策实施后,要求“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测试”。那么,没有纸笔的考试如何“考”?

  记者注意到,全市各个小学均以多样化的游戏形式完成了低年级期末测试。比如水车园教育集团白银路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无纸笔测评为“乐考”。以学生们喜爱的闯关游戏形式,将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知识点融入充满童趣的关卡测试中,以读、说、讲、演的方式,综合测评一、二年级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知识巩固、思维训练、运用表达情况,在欢乐的氛围中完成了此次评价。

  虽然各学校的具体测试内容各有差别,但考试形式基本相似,都是通过趣味游戏让学生们在“玩”中参加测试。那么,这样的测试能真实反映学生们的水平吗?

  白银路小学张莹校长介绍,游戏测试的设计考虑了“既要对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作出全面评价,又能切实减轻学生们的负担和压力。”比如,语文闯关设置了8个关卡:拼音乐园、认一认、词语大冲浪、我是小诗人、小小朗诵家、连词成句、形近字大比拼、照样子说一说。分别考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拼读、识字、背诵、口语交际、朗读能力。数学闯关突出趣味计算、探宝,通过纸牌游戏等关卡,考查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基础计算能力。

  其实低年级最难考查的科目是英语,一、二年级英语单词少、句型简单,学生又是初涉英语科目,该怎么考?白银路小学英语闯关测试突出又唱又跳的“口语表达”,除了单词随机认环节,还有英文歌曲以及学生喜欢的情景再现环节。可以说,以“口语表达”测试,攻克了学生学英语的“张口说”难关。

  2 高年级考查形式灵活

  小学低年级测试以趣味游戏为主,而高年级考试则依然按照标准模式进行:一张卷子、一支笔考试。在最近几天各学校小学高年级考试结束之后,记者采访了一些五、六年级的学生。说起此次考试,学生们说:“考试好像跟以前不太一样,但变化在哪里却说不明白。”

  “考试不难,但变化之处在于考查的侧重点倾向于学生能力方面。”这是一位语文老师对小学高年级试题的解读。

  记者从我市多所小学获悉,此次考试难度较以往有所降低,无偏题怪题,考题都涉及的是基础知识,但考查形式比较灵活。对于关注生活、爱好广泛、阅读能力强的学生而言,答完试题都感觉较简单,很酣畅淋漓。

  记者了解到,今年我市小学高年级考试由往年的各区县统一试卷,变为各集团学校或各校自主命题。虽然教育部门将考试命题权力下放到学校,但对命题提出了要求:“严格考试管理,规范考试内容,控制考试难度,提高命题质量。”

  3 对学生考试结果不排名不公布

  期末考试由各校自主命题,这也是对各学校的一次“考试”。水车园教育集团为切实保证考试命题的质量,从2021年12月初,便开始筹备“双减”后的命题工作。教育集团的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在教师发展中心的组织下,先后进行了两轮预命题。并对预命题进行试做、研讨,经过试做和修改,最终从两轮预命题中选取科学合理、难易适中、有利于考查学生学科素养的命题,组成了最终集团三至六年级的统一测试卷。

  命题基于标准、学情,注意难度,教考一致。按照国家“双减”政策的明确要求,努力追求教、学、评一致性。命题最终版做到了“三个关注、一个杜绝”:关注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关注联系生活、考察学科素养的培养;关注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型、探究性试题比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杜绝偏、难、深、怪、“抢跑”等命题,减少机械记忆性试题,防止试题难度过大。对于此次期末考试结果,我市各个学校将实行等级评价,对学生的考试结果不排名、不公布。

  此次期末考试也是一次探索,是在“双减”政策落地的驱动之下,以趣味性的考评对学生学科素养评价的一次尝试,也让各科教师从不同层面掌握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既帮助学生减负,又有利于教师进行深入的教学反思。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巧灵 申亮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