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民生

流程“减”到位 服务“加”满格——玉门市“一处跑 跑一次”放管服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2022/01/18/ 06:59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张文博 石丹丹

流程“减”到位 服务“加”满格

——玉门市“一处跑 跑一次”放管服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文博 石丹丹

  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近年来,玉门市坚持把“一处跑 跑一次”放管服改革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最大限度集成政务资源、释放体制活力、提高服务效能,让群众在办事中得到便利,为企业节省时间,努力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如今,在玉门市,“一处跑 跑一次”“一件事一次办”,让办事群众和企业真切享受到满意的服务,体验到极大的便利。

  从多头跑到跑一趟

  “以前办理新车登记,要去税务局上税,再去大厅登记选号上牌,得用整整一天。现在到市民中心来,缴税、选号上牌不到20分钟就办完了,真是太方便了!”在玉门市民中心,前来办理车辆登记的孟涛赞不绝口。

  车辆登记“一站式”服务只是玉门市民中心推动“一件事一次办”的一个缩影。“放管服”改革的成果,正源源不断地体现在当地市民和企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

  玉门市民中心集中了124个面向群众和企业的服务窗口,全市40个部门的1618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全部集中到市民中心统一办理。市民中心进驻167名工作人员,其中“首席代表”32名,全权负责行使行政审批的决定权和专用印章的使用权。

  “一个人完成审批、一枚章终结审批,授予‘首席代表’行使审批最终决定权和审批专用印章使用权,做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实现了群众和企业办事‘一处跑’的改革目标。”玉门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主任荆花说。

  玉门市常态化落实以“减事项、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间、减费用”和“容缺审批”为主要内容的“五减一容缺”工作任务,精简材料、归并流程、统一表单、压缩时限,大力推行并联审批,通过多轮次实操演练、论证分析,逐步取消不必要的审核环节。

  数字是最好的说明。近年来,玉门市累计减少各类证明189项,减少办事材料891项,减少办事环节1390个、容缺材料580项、办理时限累计压减10937个工作日。

  从“现场等”到网上办

  为方便群众更快更好办理业务,玉门市民中心车驾管窗口积极推行“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对26项业务进行网上办理。

  “以前,市民一早就来排队,可能要一个上午才能办成事,自从可以网上预约办理后,不仅节约了时间,也提升了办结效率。”政务引导员汪鲜艳告诉记者。

  近年来,玉门市民中心依托玉门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将1618项集中办理事项的办事流程、办理材料、服务指南等办事材料相关数据在“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同步推进,全部实现了网上预约、预审和查询,834项审批服务事项实现了全程网办。

  为方便年龄较大、因病因伤行动不便的老年特殊群体和长期外地居住人员办事,社保中心积极开展委托亲属办、网上办、上门办等方式,为群众提供代办申领、上门送卡、上门激活账户、外地居住人员社保卡快递寄送等便民服务,有效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高效审批倾心倾力,服务周到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办实事,情系百姓解民忧”“热诚服务 廉明高效”……在玉门市民中心,一面面引人注目的锦旗,折射出群众对政务服务的满意度。

  从本地办到异地办

  为爱“减负”,给幸福加分。

  “以前登记结婚必须去其中一方户籍地办理登记业务,现在异地也能办理,省时又省力。”日前,小周和小罗来到玉门市民中心办理结婚登记,身份确认、资料审核、签字盖章……仅10多分钟,两人就顺利拿到喜庆的“红本本”。

  “结婚证‘市内通办’的实施,解决了我们年轻人来回奔波的麻烦。”一对新人幸福地说。

  玉门市大力推动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推进“不来即享”,有效解决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来回跑”等难点。通过开设“跨省通办”“省内通办”综合服务窗口,配备专职工作人员,确保“跨域”事项实现“就近办”。同时开通“跨省通办”“省内通办”免费邮政快递业务,提供帮办代办、打印、复印、照相等“一揽子”免费服务,年均让利企业群众近500万元,实现了提效率、降成本、增活力的目的。

  截至目前,173项“省内通办”、138项“跨省通办”事项全部纳入玉门市民中心办事大厅窗口,通过“线上+线下”互补方式常态化开展业务。

  流程“减”到位,服务“加”满格。玉门市“一处跑 跑一次”放管服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