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出台
教师医疗享受公务员同等待遇 师大附中兰州一中榆中建分校
甘肃省教育厅日前出台《甘肃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规划》明确,到2025年,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教育高质量发展取得重要成果,教育总体实力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到2035年,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基本满足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智力支持的需求,总体达到教育现代化目标要求。《规划》指出,教师的医疗同当地国家公务员享受同等的待遇,定期对教师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因地制宜安排教师进行休养。支持师大附中、兰州一中等在榆中生态创新城建设分校。
全省建成500所德育示范校
在全省建成500所德育示范校。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和中小学学科德育一体化建设,实施课程思政(学科德育)“十百千”工程,到2025年,建设省级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0个,培育省级课程思政(学科德育)示范学校100所、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精品微课各1000件。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配备专职思政课教师,培育、宣传师德标兵等先进个人。实施“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提升计划”和“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培育计划”,落实3年一轮的思政课教师培训规定,到2025年培育省级思政课教学骨干500名、教学名师100名,培育名师工作室100个。
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
加强体育美育场地场馆、器材配备,开齐开足上好体育美育课。帮助每名学生掌握1-2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鼓励高等教育全学段开设体育课。改进和完善中考体育测试办法,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逐步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美育教学模式。持续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体育美育浸润计划、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学生合唱艺术节等活动。创建20个省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地、200所美育特色校、1500所体育特色校。
在大中小学设劳动教育必修课
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开展劳动教育。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并纳入专业培训计划。把学生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实践情况、家务劳动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设“产业兴陇”劳动实践基地100个,创建“文化传承”劳动教育特色学校1000所,选树“陇原学生巧匠”10000名。
推进普惠性幼儿园提质扩容
逐年新建改扩建一批城区公办幼儿园,扩大学位供给,持续提高公办园在园幼儿比例。健全农村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整体提高保教质量。实施企事业单位办园扶持计划,制定扶持政策。全面消除“小学化”倾向,提升科学保教质量。
落实普惠性民办园扶持政策,认定一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以上。在创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的基础上,创建15所左右领航幼儿园,进一步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
义务教育“优教”行动。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治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学校内生动力,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整体提高学校办学质量。
办学条件提升行动。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改善提升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推动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继续推进中小学校清洁取暖改造、食堂建设和厕所达标建设。
主城区义务教育学位增建计划。统筹资金在主城区新增学位5万个,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消除城区56人以上“大班额”。
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在农村地区中小学校建设3000余套教师周转宿舍,改善教师生活条件。
普通高中提质计划
卓越高中创建计划。在全省创建若干所卓越高中,在此基础上,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进一步提升全省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水平。
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新建、改扩建一批普通高中,减少超大规模学校,增加普通高中学位供给,消除普通高中学校大班额,基本满足高考综合改革选课走班教学需要。
新课程新教材示范区示范校建设计划。建设省级新课程新教材示范区2-3个、示范校10-15所;积极培育创建国家级示范区。
建好兰州新区甘南实验中学
扩大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民族班招生规模,建好兰州新区甘南实验中学,使更多学生接受优质教育。加强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高校基础能力、学科专业建设,支持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支持甘肃中医药大学甘南分校建设。落实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少数民族优秀人才。
打造35所左右优质中等职业学校
实施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打造35所左右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集中力量建设10所特色鲜明、行业知名的高水平高职院校和3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开展1+X 证书制度试点,推进课证融通。制定甘肃省职业教育教材建设规划,启动省级职业教育专业优秀教材评选。制定甘肃省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实施细则,建立省级教材选用抽查制度。开发一批具有甘肃特色的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建立职业院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
强化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
持续实施“双一流”特色建设工程,支持兰州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支持西北民族大学建成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大学。强化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支持西北师范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兰州财经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政法大学等省属高校建成国内同类院校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60个左右学术水平高、优势特色明显、服务能力强的一流学科,其中5个左右学科达到国际国内一流水平,20个以上学科领域进入国际国内同类学科高水平行列,40个以上学科在全国学科水平评估中达到B类以上。
加快发展一流本科教育
实施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工程,促进本科教育提质创新。深入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建设3个左右国家级和10个左右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积极推进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和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大力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和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建设100个左右国家级和200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200门左右国家级和1000门左右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推行完全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和学业导师制度,加强学习全过程管理。推行辅修专业制度改革和第二学位教育。
争取扩大博士生招生规模
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力争新增1-2所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3所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0个左右博士学位授权点、30个以上硕士授权点。积极争取扩大博士生、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支持高校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共建60个左右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提高中小学教师培养层次
科学规划师范生培养规模,提高中小学教师培养层次。加大省级公费师范生培养,将地方优师计划和小学全科型教师纳入地方公费师范生专项培养,吸引优秀青年报考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建设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在全省中小学幼儿园遴选建设100所省级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深入实施“特岗计划”“银龄讲学计划”,实施新一轮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制定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措施,推动西北师范大学会同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定向招收职业院校教师培养职业技术教育硕士、博士,支持省内高水平工科院校、职业技术大学等院校申报职业技术教育硕士点,探索职业教育本硕整体设计、分段考核、有机衔接的师资培养模式。
教师医疗同公务员享受同等待遇
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中小学教师工资与当地公务员工资同步增长,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进一步完善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以及一线骨干教师、农村学校教师倾斜。在职称评审方面对特教教师给予支持。大力提升乡村教师待遇,建设好乡村教师周转宿舍,继续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依据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的补助标准。各级政府将符合本地住房保障条件的学校教师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享受实物配租或租赁补贴。教师的医疗同当地国家公务员享受同等的待遇,定期对教师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因地制宜安排教师进行休养。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实行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落实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政策。加快推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省级统一命题。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实施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启动实施甘肃省高考综合改革,建立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高校考试招生模式。健全综合评价体系,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考试招生制度。
建设榆中生态创新城教育园区
统筹省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在兰州榆中生态创新城建设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教育园区,打造教育高质量发展新领地。按照“一区两中心” (高校建设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基础教育发展引领中心,科技创新育成中心)教育总体布局,推进教育园区建设。
以兰州大学“双一流”建设为引领、西北民族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为契机,推进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兰州城市学院、兰州文理学院等建设项目,打造高校发展示范区。
支持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甘肃省兰州实验小学、甘肃省保育院在榆中生态创新城建设分校,多途径、多形式引进和扩大优质基础教育资源,打造高质量基础教育发展引领中心。
建设科技创新育成中心,引导省属高校在生态创新城建设重点实验室、产教融合基地、高端人才交流中心、大学科技园、协同创新中心、产学研成果转化基地,形成教育科技创新新业态。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武永明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1年12月23日庆阳市教育系统 真学实干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 2021年12月15日【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访谈】以教育高质量发展助推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访甘肃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海燕
- 2021年10月21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金昌市教育事业改革创新发展综述
- 2021年09月03日桃李芬芳果盈枝——金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