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王梓懿 通讯员南如卓玛
疏通堵塞的血管、修补主动脉夹层、加固随时可能“爆炸”的血管瘤……血管外科医生被称为医生中的“拆弹专家”,他们的工作堪称在血管里“修路”。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学科带头人舒小军就是这样一位兢兢业业的“修路人”。
舒小军是兰大一院引进的第一个血管外科专业硕士,2008年从山西医科大学毕业后来到西北兰州。当时,兰大一院还没有开展这项专业,甚至整个甘肃省都几乎处于“空白”。而舒小军的到来,为血管外科输入了年轻的血液,也带来了蓬勃的生命力。
从无到有,如履薄冰求质量
38岁的舒小军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更年轻许多,俨然和印象中经验丰富的“科室主任”形象不太一样。“许是四川人的缘故,看着年轻,不过也因为这,加上我们这个‘年轻’的亚专业,有时候难免会让病人看着不太放心。”他笑言。血管外科是临床外科中年轻的学科,在近40多年才有了迅速的发展。我国血管外科作为独立学科发展的历史更短,所幸普及迅速,在诊断、治疗、基础研究等方面,都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起初,医院没有独立的科室,刚来的两年多里,舒小军先是在介入科做着血管外科的工作,后面成立了血管病组。2020年,兰大一院成立了血管外科,作为学科带头人,舒小军带领科室率先在甘肃地区开展各类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及杂交手术治疗,尤其擅长主动脉及外周动脉疾病的微创腔内治疗。
“刚开始时,大家都对血管病的认识不足,并且容易忽略,一遇到血管病就觉得很难治、没信心。”舒小军说,只有医生先重视起来,有了正确的概念,才能引导病人规范就医,及时治病。
他这么说着,也这么做着。在舒小军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张甘肃地图,上面密密麻麻地画满了小圆圈,这些记号是他这些年培训和带教走过的路。他和团队赴甘肃14市州各大医院,与基层医生进行深入沟通和反复培训,让血管病的概念能深入到一线临床的医生当中。“这样才能使病人有了血管病相关病症时,才能第一时间得到救治。”他说。
这些年来,每年春节的除夕夜,舒小军几乎都是站在手术台上度过的。十几年间,回过四川老家仅有三四次。“走不开,尤其新成立的科室,正处于快速发展期,丝毫不敢马虎。”他说,因为血管病往往都是与“死神”赛跑抢时间,只有第一时间“疏通”求生的通道,才能挽回生命。
舒小军在会上发言。
仰望星空,追寻理想之光
“上学时就觉得兰州大学是所很好的学校,找工作的时候首先考虑去一个专业发展前景好的地方。”舒小军选择兰州并非偶然。他说,正因为当时甘肃血管外科这个亚专业领域才要刚刚起步,想让自己本硕连读7年所学有所作为,最终选择兰大一院。
令舒小军十分感动的是,医院院长和相关科室领导都十分支持这个专业的发展。“领导对我的鼓励特别大,这让我很感激。”他说,当时医院提供平台,邀请了全国很多血管外科“大腕”来手把手教他们做手术。2013年,兰大一院派舒小军赴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研修,2015年赴苏州大学血管外科攻读博士。
从学术到实践,这一路上离不开舒小军自己的努力和医院的支持。他回忆起自己主刀的第一台手术,记忆依然鲜活——“一开始我胆子小不敢做,是领导们把我推到一线让我放心去做,说你的背后是医院和科室给你作保障。”舒小军回忆道,虽然流程早已烂熟于心,但是真正上台的时候他还是异常紧张,临上台前,他还躲在卫生间给自己的导师打电话,再次询问细节。
而令他紧张的,除了年轻、经验不足,更是这个领域的空白所缺失的那份从容。从此,24小时随时待命是舒小军和团队的宗旨。工作之余,他经常赴基层做手术、做宣教,这十几年来他几乎没有休息过,也没有太多个人的时间。
脚踏实地,此心安处是吾乡
“当时去西安开会的时候,专家报告病例几乎都是甘肃的,因为甘肃省内没有大夫能做,90%的病人都转诊到西安去治疗了。”舒小军说,但是这个病不适合转诊,危急的情况让很多病人在路上就坚持不住了。因此,他深知自己肩上责任重大。
所幸,通过大家多年的努力,当前甘肃省内其他医院也都陆续成立了专门做血管病的科室,95%的患者都能在本省接受治疗。“通过我们的帮扶,现在市级医院都能开展微创的腔内治疗了。”舒小军十分欣慰。
医学在不断革新与发展。舒小军认为,作为双一流大学附属医院的科室,不能只满足于开展手术,还要重点加强科研,其中最重要的是培养科室的年轻人,在最短的时间内让他们掌握手术和临床诊疗。饮水思源。舒小军希望,将自己刚来时领导给自己的机会和支持,现在同样给更多的青年医生。
令舒小军觉得充满干劲的是,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血管外科这门专业的重要性,并且迅速发展,为救死扶伤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说,这个专业在国际上发展飞快,国内早期在吸收了国外的理念和器械后做了很多新的工作,现在已毫不逊色于国外,这为自己和团队科研有了很好的基础。
此心安处是吾乡。扎根兰州14年,舒小军从最初忐忑紧张的“小医生”成长为科室的顶尖力量,脚踏实地,兢兢业业,推动建立甘肃血管外科专业的优质先锋团队,他早已把自己当成了地地道道的甘肃人,兰州已成为他的“第二故乡”,只愿在壮美的大西北书写医者不朽的担当。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2年01月03日【请回答·我的2021】张树泽的365天与200台手术
- 2021年11月04日【疫情防控 一线报道】隔离故事丨“90后”医生的淡定与急切
- 2021年10月21日【疫情防控 一线报道】驰援!这家眼科医院45名骨干医生奔赴采集点
- 2021年07月22日“我们的好医生邱皓,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