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科教

【城事】“双减”政策执行有力 寒假生活丰富多彩——“双减”后兰州市第一个寒假生活扫描

 2022/02/23/ 05:38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文洁 顾丽娟 李永萍

【城事】“双减”政策执行有力 寒假生活丰富多彩

——“双减”后兰州市第一个寒假生活扫描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文洁 顾丽娟 李永萍

  随着兰州市中小学新学期陆续开学,“双减”政策实施之后的第一个寒假正式结束。

  这个寒假,为巩固“双减”工作成果,保障广大中小学生度过愉快充实、温馨祥和的假期,甘肃省教育厅下发做好寒假期间“双减”工作通知,要求各相关部门指导学校严格控制寒假书面作业总量,并通过多种方式密切家校联系,指导家长帮助孩子合理安排寒假学习生活,加强亲子互动交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寒假活动,特别是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体验活动,让孩子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

  兰州市教育部门、各学校、社区以及社会各界也纷纷出招,组织丰富多彩的假期活动,充实了学生的假期生活。

  学校“寒假作业”突出改革创新

  为使学生在“双减”之后快乐成长,收获一个愉快、充实且有意义的寒假,兰州市各学校本着开放性、趣味性、活动性的原则,突出作业改革创新,为孩子们精心打造了一份特色寒假大礼包。

  “繁重的书面作业少了,也不用再上各种补习班。”在“双减”政策实施后的第一个寒假,兰州市第三十五中学的同学们一改以往“在家赶作业、辗转辅导班”的模式,有更多时间走出家门、走进生活,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假期里,我们学习了插花、茶道等,不仅陶冶情操、修养心性,也使得假期生活丰富多彩而有意义。”兰州市第三十五中学的学生们纷纷表示这个假期充实而美好。

  “打造韵味独特别样精彩的学校幸福生活,建设美好教育”,是十九中教育集团伏龙坪小学教师努力的目标。寒假期间,伏龙坪小学将校本课程“剪纸”延伸到家庭生活,通过寻找家乡的“年味”美育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

  精彩的剪纸,多样的窗花,暖暖的祝福,灿烂的笑容。孩子们用行动体味了“年味”。

  雁南路小学则为同学们精心设计了多项充满趣味、注重实践的“劳动作业”。先后开展了“做国家的好公民——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做父母的好帮手——家务劳动实践活动”“做小小艺术家——艺术实践活动”等系列活动。

  静宁路教育集团创成分校的学生们用自己的方式,为长辈、为老师、为伙伴送上新年的祝福:大扫除、贴窗花……孩子们拿起扫除工具,和爸爸妈妈一起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用充满年味的装饰品装点春节,辞旧迎新、接福纳祥,一起迎接新年。

  雁宁路小学安排了充满“年味儿”的创意无限实践活动。孩子们和爸爸妈妈共同探讨,形成了一份份活动清单。按清单中的大扫除、年货购置、阅读学习、体育锻炼、探究对联等内容逐一完成。

  雁北路小学组织学生开展了“迎春除污—纳福来”“喜迎新春—贴春联”“除夕团圆—包饺子” 系列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做先锋、爱劳动,亲传统、练技能,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南河小学则设计了以“五虎迎春·玩转寒假”为主题的假期实践活动,以“集五虎”的方式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只要孩子们完成相应任务即可得到‘五虎’,全部完成,则可在寒假结束获取‘虎虎生威·养正少年’2022寒假纪念徽章。”南河小学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春节恰逢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我国举办,一些学校不忘为参赛健儿加油助威,营造浓厚的冬奥氛围。

  宁兴小学开展了“童心巧手迎冬奥,实践体验乐无穷”的主题活动,通过“冬奥知识我来学”“冬奥开幕我要看”“冬奥盛景我来画”“冬奥吉祥物我来做”等八大板块内容,让学生体验奥运的魅力,让奥林匹克精神传递得更广、更远。

  静宁路教育集团天昱分校家委会则倡导孩子们观看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一起为奥运健儿们加油,让孩子们感受到梦想的力量,为孩子打开了一扇世界之窗。

  一个个精彩纷呈的特色活动,一项项创新的假期作业,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假期生活,也让寒假成为一段高质量的亲子陪伴时光。

  社区特色活动缓解家长带娃压力

  “年画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期待与祝福……”在兰州市城关区焦家湾东社区活动室,老师为孩子们讲述了年画的起源。

  为了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感受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焦家湾东社区在寒假冬令营活动中特地设置“迎新年绘年画”活动。

  “这个我见过,是门神!”“老师,旁边的是年画娃娃!”孩子们兴奋地指认着屏幕上展示的年画。

  讲解结束后,小朋友们兴致勃勃地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年画图案,认真创作,不一会儿,一幅幅充满童趣的年画展现在大家的面前。

  福娃娃、新春福、小老虎……看看自己的作品,小朋友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都说要把这幅年画装裱起来挂在家里。在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年画作品中,孩子们回溯着悠久的民俗文化,体会着历史积淀下的“年味儿”。

  焦家湾东社区党委书记王洁告诉记者,为了减轻假期双职工家庭的看护压力,社区每年寒暑假都会组织开展未成年人托管班,“社工委”委员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需求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完成寒假作业的同时,在社区参与传统文化、科学知识、体育美育等特色课程,度过一个精彩且有意义的假期。

  兰州市白银路街道社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举办了孩子们最喜欢的乐高课。

  “今天我们要用乐高积木搭建投石车,有人知道投石车的原理吗?”“老师,是杠杆原理!”课堂上,老师向同学们抛出一个个问题,小朋友们也纷纷探着求知的小脑袋,热烈地讨论着。

  老师介绍完投石车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小朋友们开始三人一组搭建乐高。九孔梁、三孔梁、摩擦销……在孩子们的精心组装下,几辆结构完整的投石车成型了。

  “通过搭建乐高,我学习到了新知识,明白了投石机的原理。”8岁的石正豪是正宁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告诉记者,和社区的小朋友们合作搭建乐高更有乐趣和成就感。

  白银路街道社工耿潇介绍,寒假期间,社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围绕安全教育、社会技能、志愿服务和兴趣发展几方面设置了课程内容,旨在丰富和充实辖区孩子们的假期生活,拓展孩子们的视野。

  徐家巷社区活动室开展了“眼科小卫士”活动。眼科医院的医生为社区的孩子们详细讲解了近视形成的原因、如何预防近视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用眼卫生知识。

  “小朋友,你的左眼有散光,要注意用眼哦!”“医生,我以后一定好好保护眼睛!”护眼课结束后,医务人员使用仪器设备细心地为孩子们逐一检查视力,解答相关问题。

  “寒假里,我带孙子出去玩的精力很有限,社区组织的各类活动都特别好,可以丰富孩子的假期生活,也能培养综合能力。”陪孙子参加活动的唐秀琴老人告诉记者,这样的假期活动,真正减轻了家长的“带娃压力”。

  各类社教活动助力素质培养

  动手制作虎头帽、DIY虎年福灯;滑雪、游泳,嬉戏玩耍,锻炼身体……假期里,没有了学科类校外培训,孩子们在不同场所体验精彩,收获知识,有了更多思考、创新探索的时间与空间。

  从大年初一开始,甘肃省博物馆围绕“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壬寅虎年春节”为孩子们准备了六场少儿活动。让孩子们了解虎与人、虎与自然、虎与生态环保的关系。同时,结合省博物馆推出的《虎虎生福——壬寅虎年新春生肖文物联展》,带领小朋友们虎年观“虎”,体味传统虎文化魅力。还教小朋友们制作虎头帽、虎年福灯、虎面具和香包……

  “这是我做的虎头帽,也是我第一次用针线缝东西,没有爸爸妈妈帮忙,我一样可以自己完成!”大年初一下午,前来参加活动的孩子们,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兰州碧桂园学校二年级学生苏介立假期里参加了两场研学活动。

  他兴奋地对记者说:“在海洋公园,我们参观了海洋生物标本馆、海洋维生系统设备,还学习了海水科学检测及调配方法。在西北书城,我了解了书本的发展史,学会了用自助机进行图书检索,寻找自己想要的书籍,我还制作了海报……”

  苏介立的妈妈马海燕说,研学活动丰富了孩子的假期生活,让孩子收获了不一样的知识。

  假期里,邵一婷和邵一鸣姐弟俩参加了为期5天的滑雪冬令营。

  “这是两个孩子第一次独立参加外宿活动,开始还有点担心,通过几天的活动,孩子们变化很大,爱哭、害羞的女儿现在自信、大方了。不爱参加集体活动的儿子,居然也上台演了小品……”邵一婷和邵一鸣母亲邴国玉说,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给他们更多鼓励与支持,陪伴他慢慢长大。

  “双减”政策之下,一些家长的观念也在发生改变,从过度关注学习成绩到更关注孩子全面成长,注重亲子互动和陪伴。

  每天早晨,兰州市民王宇旋就和孩子一起前往南关什字的一家健身中心游泳。“以前,每天早上催促孩子起床,催促孩子做作业,下午送孩子去上奥数、上英语……我和孩子都很累。‘双减’之后,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了,能尽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她自己制定了作息时间表,反而不用催促了。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孩子素质的培养,让孩子身心健康、自信独立、意志坚强,积蓄更多的能量。”

  有快乐,有轻松,更有创造和收获。采访中,记者明显感受到这个寒假带给孩子、家长、学校和社会各方的变化。“素质培养不是立竿见影,而是持续性地坚持和变化”,很多家长和学校表示,这个寒假,让大家看到了收获,有了坚持的信心。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