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平川区:“国储林+N”模式 打造绿色生态新城市
平川区碳汇林项目宝积片区。
平川区山多地少、水土流失现象严重,为构建生态屏障,打造绿色宜居城市,平川区积极谋划实施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项目于今年3月4日获得批准。
“我们国家储备林项目规划在王家山镇、水泉镇、宝积镇、共和镇、黄峤镇区域内营造45万亩国家储备林,投资55亿元。目前,已完成整地8.9万亩,建成配套供水蓄水池8个,完成造林6.8万亩。”平川区政府副区长石成娟告诉记者。
在项目实际推进过程中,平川区创新提出了“国家储备林+N”项目谋划模式,将“绿色通道、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体育公园、矿山生态修复、采煤沉陷区恢复治理、沙河治理、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全域无垃圾、村集体经济”等融入国家储备林建设中。
平川区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项目现场。
来到平川区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项目现场,项目建设一片火热。这里便是“国储林+N”模式中的“国储林+流域治理+水系连通”模式,“该模式旨在推进平川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响泉流域城市绿地生态修复建设、黄水沟流域城市绿地生态修复建设、平川区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等项目,打造‘河畅、水清、岸绿、宜居’的优美环境。”石成娟介绍。
据了解,储备林项目建成后,将从储备木材、碳汇容量、经济效益、农民增收、生态修复五个方面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们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科学选择绿化树种、草种,优先使用耐干旱、耐贫瘠、抗风沙的乡土树种,其中,文冠果含油量高,大规模种植后可开发食用油、花精油、叶茶等系列产品,延伸产业链条,产生经济效益。”石成娟说。
此外,45万亩储备林工程建设可吸纳农民就近务工8000余人,务工收入可达3.6亿元,人均可增收4.5万元。同时,经济林运营管理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将有效带动农民增收。
“近几年,我们平川区生态环境在不断改善,城区绿化面积不断增多,空气变好了,看到自己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绿,心里特别舒服。”正在平川区沁川湖修剪树枝的市民黄福胜告诉记者。
市民黄福胜正在修剪树枝。
据悉,45万亩国家储备林建设完成后平川区全区森林面积将会跨越式增加,区域生态环境也将明显向好,成林后可将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20个百分点,全区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3.36%,实现“地下挖煤、地上储碳”的良性循环,打造出宜居宜业宜游的绿色生态新平川。(本文图片均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燕茹 摄)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