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甘肃日报社 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采访活动】华亭:因地制宜打造产业“金链条”

 2022/05/09/ 22:21 来源:新甘肃

朱家坡村文化广场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巩炜 沈丽莉 牛巧丽 田丽媛 刘成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龙毅

  初夏的华亭,小雨淅沥,绿意盎然。

  走进安口镇朱家坡村,村庄环境优美整洁,蔬菜大棚鳞次栉比,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村民辛勤劳作的身影,一幅“乡村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好画卷映入眼帘。

  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却是“穷山窝、烂土房、羊肠道……”的后进村。

  如何破除后进?华亭市委和镇党委鼓励村里换脑谋新路。

  2014年初,刚上任的村党支部书记孔彦荣,带领村“两委”一边走访入户听民意,一边集思广益谋出路。

  “朱家坡村距离华亭市城区仅6公里,区位优势明显,蔬菜、红牛产业基础较好。”明思路、定目标,村“两委”带领全村党员干部活跃在技术服务、生产管理、产品销售一线,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涌现出一批党员致富带头人。

  村民朱兴明就是其中之一。

  2018年,41岁的朱兴明在外地汽车维修厂打工,正当他四处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时,得知家乡提供各项惠农补贴、鼓励大家回乡创业种植果蔬的消息,朱兴明选择辞职回乡种植草莓。

  凭着庄稼人的吃苦耐劳和诚实守信,朱兴明的草莓“一炮打响”,去年年收入40万元,还带动更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乡创业。

  “朱家坡草莓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施化肥,不打农药。”朱兴明自豪地说,“我种的草莓味道香甜,营养价值高,备受消费者青睐,往往还未等到出棚,就被游客和商家预订一空。”

  草莓越种越甜,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近年来,朱家坡村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产业,按照打造“万村整洁示范村、绿色农业产业园、全市群众菜篮子”的目标定位,办合作社、建大棚、种果蔬、发展乡村旅游,形成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让村民在家门口发展产业,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村富民的新路子。

  村借着产业链的东风,朱家坡村按照“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成立绿色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500亩,建成朱家坡蔬菜产业基地。“朱家坡蔬菜产业基地现有日光温室14座,蔬菜拱棚124座,全部采用绿色无公害栽种方式、施用农家肥,种植甜瓜、圣女果、黄瓜等温室果蔬,村民的钱袋子都鼓了起来。”孔彦荣告诉记者,目前,全村60%的村民从事果蔬产业,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朱家坡村日益壮大的蔬菜产业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今年我计划再承包10个棚。”28岁的村民鲁志刚曾经在外地打工,去年看到家乡发展越来越好,便回乡承包了10座温室大棚。

  “村上给我们年轻人提供了很多机会,在村党支部的帮助下,我学到了很多果蔬种植方面的知识,去年年收入达到10万元,比打工挣得多。”鲁志刚笑着说。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吸引年轻人、留住年轻人,是近几年来孔彦荣工作的重中之重。

  朱家坡村党支部想方设法为干事创业的年轻人提供便利条件,积极帮助他们以土地、资金、劳动力入股蔬菜合作社,就地承包大棚种植果蔬,带动年轻人不离家融入产业发展、过上幸福生活。

  朱家坡村是华亭市成功发展设施蔬菜产业链的缩影。

  华亭市因地制宜,把发展设施蔬菜产业链作为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稳定增收的重要抓手。坚持绿色、有机、无公害发展方向,融合发展加工、旅游、休闲、物流配送、智慧农业等多种业态,围绕市场建基地、扩规模、育龙头,着力推进种植基地集约化、栽培设施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

  除设施蔬菜产业链之外,去年底,华亭市还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聚焦重点产业和关键环节,确定煤炭分质转化利用、平凉红牛、华亭核桃、中医中药、绿色建材、文旅康养、生态环保9大重点产业链。

  今年以来,华亭市全面推进红色领航产业链党建联盟建设,充分发挥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作用,把党的建设全面融入产业发展,实现党建工作与产业链发展互促共建、融合发展,把党建工作与产业链规划制定、项目实施、招商选资、服务保障等工作同部署、同推动、同落实。

朱家坡村民在蔬菜大棚里忙碌。

安口镇副镇长、朱家坡村党支部书记孔彦荣正在菜棚查看蔬菜。

朱家坡村大棚里的草莓长势喜人。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牛巧丽 摄

  朱家坡村菜农在采摘甜瓜。

  华亭中药材育苗及野生驯化基地种植独活药材。

  为全力推动全市红牛产业发展,华亭市畜牧兽医中心建成市、乡、村三级畜牧养殖大数据监管平台,为群众养殖带来了极大便利。

  华亭市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发展文旅康养产业,图为莲花湖。(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华亭市委宣传部提供)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