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中华文脉 绽放陇原华彩
——我省大力推进非遗工作上新台阶
秦安小曲亮相“如意甘肃·多彩非遗”全省非遗展演。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施秀萍 通讯员 祁晓亮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文脉如流,绵延不绝。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也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甘肃省拥有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旅游资源。陇原儿女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流光溢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孕育了优秀的民间艺术,展现了甘肃人民的热情、质朴和豪迈。
“硕果累累。”谈起非遗工作,省文旅厅副厅长吕兴来用一个成语总结道。他说,过去一年,全省非遗保护领域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和甘肃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在文旅部大力指导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积极担当作为,以“定了就干、马上就办”的干事创业劲头,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盘活用好各类非遗资源,赶超进位、精准发力、狠抓落实,全省非遗系统性保护工作结出累累硕果。
积蓄文化强省深厚底气
话剧《八步沙》演出场景。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进一步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完善保护传承制度,加大社会保障力度,重点工作任务推进迅速。”省文旅厅非遗处负责人安明文告诉记者,2021年,甘肃非遗工作再上新台阶。
制定《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方案》,编制完成《甘肃省“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甘肃省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启动《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修订工作,让非遗保护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配合省人大常委会开展非遗保护领域“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各市州整改落实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中反馈的各类问题,全省上下巩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争取中央财政投入1873万元、省级财政投入1000万元,补助22个国家级、13个省级非遗项目,支持54名国家级、452名省级非遗传承人开展保护传承活动;开展3期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组织实施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拍摄制作《甘肃非遗宣传片》,结集出版《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论文集》,成功举办基层非遗保护工作者培训班……
一系列强有力的工作举措,既让非遗系统性保护成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的一项重点工作,成为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一项惠民工作,又不断激发时代活力,激扬文化自信,积蓄起文化强省建设的深厚底气。
助力文旅融合提质增效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省主会场活动。
保护,让非遗遍地开花;传承,让非遗百花齐放;弘扬,让非遗花繁果硕。
2021年6月,国务院公布第五批325个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甘肃省入围15项,与青海省并列西北五省(区)第一位。
至此,全省已有花儿、环县道情皮影戏、格萨(斯)尔3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有8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公布四批累计493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全省已认定68名国家级、617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两批共3家企业入选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临夏砖雕、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等15个项目列入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此外,全省各市(州)共公布2186项非遗代表性项目(市州级),认定3452名市(州)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各县(区)共公布5396项(县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认定8299名县(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建成完整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
与此同时,省文旅厅组织实施黄河流域(甘肃段)非遗资源调查、启动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实地考察评估6个县(区)政府创建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甘肃省非遗保护领域注重系统全面谋划,把握重点关键要素,着力挖潜力、增活力、补短板,让非遗焕发勃勃生机,既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又助力文旅融合提质增效。
唱响共享非遗惠民之歌
文县白马文化节目展演。
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
新年伊始,全省740个非遗年俗类系列视频参加首届“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借力云端游甘肃、相聚网络过大年。
2021年6月,26个非遗项目、1000余件非遗展品、1500件非遗工坊文创产品齐聚兰州老街,完美演绎“甘肃非遗嘉年华”。
2021年9月,“如意甘肃·多彩非遗”全省非遗展演首次走进兰州音乐厅。近100名非遗传承人轮番亮绝技、展华彩,联袂奉献承载着泥土清香和匠心艺韵的非遗盛宴。
此外,整合优秀非遗资源精彩亮相上海“百年百艺·薪火相传”中国传统工艺邀请展、“云游非遗·影像展”、首届“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安徽黄山“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
“千方百计让非遗走近百姓的同时,注重创新。”安明文说。
2021年7月16日晚,一台别具特色的皮影戏,登上了“建党百年·春绿陇原”文艺展演的舞台——陇东学院2021年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重要成果——新创红色题材皮影戏《陇原第一枪》在兰州黄河剧院成功上演。
皮影戏这一古老的中国戏曲表现形式,首次从陇东大塬的农家窑洞,登上了省会兰州的大舞台。
弦歌不辍绽放迷人华彩,踔厉奋发再谱壮美诗篇。吕兴来表示,在喜迎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之际,全省非遗保护领域将继续深入践行非遗保护成果惠及大众、融入生活理念,展示非遗之美、传承文化之根,为实现甘肃省文旅高质量发展助力赋能,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2年04月29日榆中县青城古镇李思瑶:巧手捏面人 指尖塑非遗
- 2022年04月28日“甘肃省非遗影像展”开始作品征集
- 2022年04月25日记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激活“甘肃故事”
- 2022年03月28日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数据平台上线 我省六百三十项非遗项目云端“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