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烹饪、种菜、磨豆腐、独轮车上起舞……这个“宝藏小学”天天过“六一”

 2022/06/01/ 15:25 来源:新华社 记者张文静、程楠

  新华社兰州5月31日电(记者张文静、程楠)天天过“六一”,就是这么快乐!在甘肃省兰州市伏龙坪小学,这里的小学生收获着比同龄人更多的快乐。因为他们除了上课,还有丰富多彩、好玩有趣的劳动教育课程。

伏龙坪小学校长王祥向记者介绍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新华社记者 张文静 摄

  “四时花果皆书本,半亩田园亦课堂”。学生们既能在农业教育实践基地体验稼穑辛劳,也可以在木工坊里感受大匠之巧;在动物养殖园里萌生爱护生命的健康价值观,在豆腐坊和剪纸房里收获动手的乐趣。

  在伏龙坪小学的户外厨房,五年级学生孙志超头戴厨师帽,手拿大勺,翻动着炒锅里的鸡腿。看着他娴熟的样子,一旁的语文老师刘海霞说:“他们喜欢动手,想法很多。”

孙志超(左)和同学一起烹饪美食。新华社记者 张文静 摄

  孙志超说,他在学校学会了麻辣鸡腿、麻婆豆腐、鱼香肉丝等家常菜。“妈妈要工作,奶奶年纪大了,我也可以做饭。”

  穿过户外厨房,就来到了伏龙坪小学的农业教育实践基地。基地一片绿意盎然。西红柿、番瓜、秋葵等蔬菜以及黄芪、黄芩等中药材是不同班级的学生精心照顾的对象。学生们或跟着数学老师在智慧农业区学习西红柿栽种技巧,或和语文老师在豆腐坊里磨豆腐。这些在其他校园并不常见的活动场景已经在这所学校持续了三年多。

数学老师庞志文给学生们讲解蔬菜管理技巧。新华社记者 张文静 摄

  据校长王祥介绍,伏龙坪小学共有337名学生,其中63%的学生为农民工随迁子女。2018年,他来到这所学校工作时,孩子们普遍内向、不自信,甚至不敢主动打招呼,但他们较强的动手能力给王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王祥决定在全校打造“生长式”新劳动教育体系,发掘各科老师特长,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劳动中体会付出的价值和收获的喜悦,激发自信心和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兴趣。

这是伏龙坪小学的农业教育实践基地一景。新华社记者 张文静 摄

  截至目前,伏龙坪小学开设了50多门劳动教育课程,如烹饪、木艺、编织、糖画、剪纸、电器维修、菜园打理、动物养殖等等。这里的老师各个“身怀绝技”:语文老师教舞蹈,数学老师教种菜,音乐老师教编织,体育老师教电器维修,美术老师教糖画。

学生们正在磨豆腐。新华社记者 张文静 摄

  伏龙坪小学六年级学生唐铭骏在老师的指导下,爱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糖画。用温水熬制好糖水后,她迅速用长勺舀起熔化了的糖汁,在光滑的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造型。不到10秒,一个五角星造型的糖画就“出炉”了。

六年级学生唐铭骏正在美术老师指导下画糖画。新华社记者 张文静 摄

  学习糖画,起初很难,尤其糖水容易粘手。但一年多来,唐铭骏越学越喜欢,“我从画糖画中学到了干好一件事要有耐心。”

  伏龙坪小学副校长王希银介绍,学校倡导学生们“向下扎根、向光生长”。草艺编织、木艺手工、剪纸创作等是孩子们热情度较高的课程。

学生们正在剪纸。新华社记者 张文静 摄

  学校操场上,音乐老师葛彩霞和10多名学生围成一个圆圈,坐在小板凳上,享受着麦秆编织的快乐。葛彩霞有一次在办公室里展示了编织的杯垫,被校长发现后邀请她来担任编织课程老师。“借助我的特长,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也获得了成就感。”葛彩霞说。

音乐老师葛彩霞正在教学生编织蝈蝈笼。新华社记者 张文静 摄

  近日,教育部在前期加强劳动教育的基础上,印发《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细化课程标准,烹饪、个人卫生等“劳动课程”将成为中小学生必修课。

学生们在独轮车上“翩翩起舞”。新华社记者 张文静 摄

  王祥认为,打造丰富多彩的劳动课程有助于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的需求。三年来,学校不仅通过劳动课程帮助学生树立了自信心,增强了自理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更加热爱生活,而且也激发了老师从事教育事业的热情。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