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学习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做好“小县城”这篇“大文章”

 2022/06/10/ 08:44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张东伟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学习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

做好“小县城”这篇“大文章”

  张东伟

  优化县域产业结构,为县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强化县域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县域发展硬实力;建立和完善县域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作出包括强县域在内的“四强”行动部署,强调必须把发展县域经济摆在突出位置,为我省推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性机遇。

  优化县域产业结构,为县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要坚持资源开发与市场需求的统一,找准地方特色和市场对接的着力点,充分发掘县域资源和地域空间的比较优势,并推动关联产业的发展,进而形成带动整个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加快特色园区建设,实现产业的集中连片,既能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各类生产要素的聚集效应,又有利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大大降低企业的生产交易成本。补齐产业链条。结合我省农业六大特色产业布局,在构建产业链上下功夫,在抓好生产基地建设的同时,积极支持培育以优势农产品的深加工为主的企业发展。着力加强商贸物流、招商引资等方面工作,使之成为县域工业发展的新亮点和带动农村经济增长、农民增收的“钱袋子”。搭好发展平台,特别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把民营经济作为培育县域经济的增长点和突破口。鼓励和引导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创业,鼓励各类人才创办、领办各类涉农企业,鼓励本土大中专学生回乡创业服务。

  强化县域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县域发展硬实力。我省各地县城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欠账较多,发展相对滞后。要尽快完善交通路网结构,增加高等级公路覆盖率和里程数,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和铁路县域全覆盖。着重完善电网综合协调功能,统筹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并网等问题,推进县城电力扩容、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推进城乡电力同网同价,重点是增加县域电网供电能力,提高供电质量。加快覆盖城乡的通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城乡互联网宽带、固定移动通信信号全覆盖,着力构建一批智慧城市和智慧农村。要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与优化各乡镇的功能结构,建立比较完善的交通、能源、通信、环保和减灾防灾等基础设施体系。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不断改善县城的人居环境,促使城镇基础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拓宽来源渠道,用好有限资金。支持县城建设在各地当年新增政府债务限额内使用政府债券。鼓励县(市)政府设立引导基金并向县城建设投资倾斜。鼓励和支持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吸引更多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县城建设。在公共资金使用上,要压缩“面子”工程(大广场、大公园、高档办公楼),重点放在惠及基本民生的“里子”工程上,如停车场、水电暖气、排水、垃圾、防洪、防疫等。

  建立和完善县域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县域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既要不断提升县域基本公共服务的总体水平,又要促进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和条件在城乡之间的合理分布。要健全和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确保进城农民在劳动保障、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逐步提高城乡困难人群的最低保障标准,做到应保尽保,切实保障城乡特困人群的生活。继续提高县域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水平,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覆盖,完善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网络建设,统筹规划和建设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同时,促进更多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县城。要落实全面放开县城落户限制,清理限制户口迁移的“门槛”和障碍,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县城。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引导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此外,要围绕建设“智慧县城”目标,充分借助“新基建”的“风口”,利用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着力提升县域信息化服务水平,破解县域经济主体的分散性和封闭性。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聚焦交通、环境、安全等场景,提高城市智能感知能力和运行保障水平。在智慧民生应用方面,聚焦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区服务等民生领域,扩大便民服务智能终端覆盖范围。

  (作者为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