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玉门市不断盘活非遗资源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

 2022/07/04/ 08:27 来源:酒泉日报 徐玮 方晓雪

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

——玉门市不断盘活非遗资源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

锲金画非遗技艺展示。
 
陶埙制作

  近日,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甘肃主会场,玉门市精选的玉门陶埙、锲金画作品等参与非遗展示展销活动,参观者对陶埙演奏技法和锲金画的独特艺术展示表现出极大热情。这已经不是玉门非遗第一次“出圈走红”了。

  玉门市以非遗传承能力建设为核心、以融入人民现代生活为导向,注重非遗的整体性保护和活态传承,让非遗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融入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随着玉门非遗传承保护工程的深入实施,强化历史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

  厚植非遗保护土壤

  非遗是时间的种子,需要植根土壤,才能开枝散叶。玉门市通过开展非遗项目及传承人普查工作,累计普查整理非遗项目线索120个,挖掘整理锲金画、火笔画、稻草人制作等非遗项目,完成对涵盖传统技艺、民间美术、民间音乐等10个门类、63个具有保护价值的项目调查和资料收集工作。

  玉门市先后争取非遗保护资金37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激励扶持方式,扶持非遗项目传承保护所需设备材料购置、专题申报片和非遗传承人申报片拍摄、永久性传承保护基地建设等,促进了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留住了玉门历史文化的根与魂。

  玉门市不断整理完善非遗项目及名录,建立健全档案、实施分级保护、实行数字化规范化管理,为后续保护、发展、利用提供了资料依据及操作平台。成功申报玉门市第五批非遗项目名录21项和玉门市第三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0人。目前,玉门市拥有省、市、县三级非遗代表性项目90个、传承人72人。

  玉门市启动非遗传承人研修培养计划、推动民俗文化传承村落建设、实施非遗记录工程……一系列非遗保护措施,让玉门市非遗保护体系初具规模,一批珍贵、濒危和具有重要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非遗焕发时代活力

  从民间来,到民间去。让非遗获得持久生命力,是非遗保护传承最坚实的基础。

  为更好促进非遗项目传习、交流、研究与展示,玉门市积极推进非遗展览馆、传习所、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等建设。建成非遗艺术馆,采用主题场景、柜台展陈、传承体验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展示非遗项目63个、展出非遗作品100余件。

  “锲金画以刀代笔,以刀錾刻于经过特殊处理的金属板上,通过落刀的角度、轻重、深浅变化,使凹刻的画面具有强烈的立体效果。”在非遗艺术馆内,锲金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朱增平认真向游客介绍作品,并演示了一小段制作过程。

  在陶埙制作工坊,陶埙制作技艺传承人关振国为游客展示陶埙制作过程。陶埙演奏技艺传承人王朝辉现场演奏哀婉动听的乐曲,引得游客啧啧称奇。“陶埙制作工坊不仅是一处常设的非遗作品展示馆,还是玉门市扶贫车间,涵盖了陶埙文创产品生产、展示、销售环节,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和增收路径。”关振国说。

  除了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非遗手工艺品外,清泉羊羔肉、邓氏正骨、玉门民歌等非遗项目,经过传承人的创新,也颇受市民和游客青睐。

  推动非遗文旅融合

  玉门市以非遗进景区打造常态化文旅融合项目,立足开发本土历史旅游资源,积极探索“非遗+旅游”新模式,打造内容丰富、设施完善的非遗相关体验项目,为非遗保护传承提供了创新思路。

  在保护传承非遗资源的基础上,玉门市突破时空与形式限制,将秦腔表演、皮影戏、面塑制作等非遗项目融入乡村旅游示范点、A级旅游景区提升改造等文旅项目中,推出“非遗主题游”线路。在景区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植入形式多样的非遗展陈、展示、展演、体验活动,通过提升非遗项目融入性、互动性和代入感,让游客在景区全程感受、全程共享非遗活态魅力,实现非遗作品向旅游商品的转变。

  玉门非遗进景区以行街展演、传统手工技艺现场展示、非遗作品联展等形式开展,先后推出以非遗项目玉门皮影为背景的《玉门皮影戏》、以陶埙制作为主题创作的情景舞蹈《埙声悠悠》,很受市民和游客青睐。

  玉门市积极培育“非遗+研学”旅行市场,包装推介非遗传习实践体验、展示演出场所,推出2个非遗研学旅游基地、5个系列研学课程体系、19个研学旅行课程点、6条研学主题线路,成功组织青少年、成人研学旅行活动8批次近千余人。徐 玮 方晓雪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