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本网原创

【我们这十年】家乡“蝶变”写进孩子们的暑假作文里

 2022/08/25/ 19:00 来源:每日甘肃网 记者 万及敏

青山环绕中的杨家沟村。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万及敏

  “假期是开心的、快乐的、不一般的,我们穿着漂亮的泳衣在水上乐园游玩,村子里还来了很多城里的小朋友……”

  这个暑假,天水市秦州区皂郊镇杨家沟村的孩子们把家乡变化写进了假期作文里。

  夏末初秋,走进杨家沟村,阳光铺洒在南沟河的每一个角落,绵延的群山被绿意覆盖,山林间传来孩童愉悦的笑声,循声望去,孩子们正在水上乐园开心地玩水。

  孩子们暑假作文里的“变化”,正是村子里这处新建投入使用的游乐场。

  2018年,凭借着依山傍水的地理环境,外地客商在杨家沟投资建设水上乐园,作为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的产业,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今年6月,天水市区出现持续高温天气,酷暑难耐。水上乐园开园后,立马吸引了城里的游客一波波涌向杨家沟村。

  从差到优,从无到有。十年来,杨家沟村“蝶变不易”。

  正如村名一样,杨家沟村位于大山深沟之中。以往,村道破烂不堪,只能勉强通过一辆车,每到雨季,穿村而过的南沟河涨水后,路上到处是河水冲刷过后留下的砂石,崎岖难行。2013年,村民张同求开车回到家乡,3公里的路,足足行驶了20分钟。

  “家乡青山绿水,空气好,总想着干点啥,让大家生活条件好起来、富起来。”

杨家沟村水上乐园。

  面对艰苦的条件和众多的贫困人口,张同求毅然担起了杨家沟村脱贫攻坚的重担。

  “清理村庄垃圾、改善人居环境。”作为村党支部书记,这是张同求上任后的“第一把火”。

  捡垃圾、置办垃圾桶、引导村民讲卫生……在张同求的带动下,村民们变得勤快了,每天干完农活后,都会将家门口、村道的卫生打扫得一干二净。

  2016年,乘着脱贫攻坚的“东风”,村子里开始修建硬化路,2018年,硬化路修到了家家户户门口,也通了自来水。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幸福的笑容绽放在每个村民的脸上。

  “发展产业,老百姓才能鼓腰包。”张同求的“第二把火”,点燃了村子里的产业振兴之路。

硬化路通到家门口。

  一直以来,杨家沟村没有产业。年轻人外出打工,村里老人、孩子居多,基本都是靠天吃饭,收入低。

  产业是农村发展的根基,只有产业起来了,群众才能富起来。

  2014年,在杨同求的鼓励下,村民杨军军从天水市区购买了10头种猪,开启了他的养殖生涯。

  为了节约饲养成本,杨军军又种了2亩玉米,与饲料混合在一起给猪喂食,养出来的猪肉质肥美,每次还没出栏就被顾客预订。

  2018年,杨军军的养殖规模从10头猪扩大到100多头,当初自建的养殖场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借助脱贫攻坚各项扶持政策,杨军军成立了合作社,申请资金新建了300多平方米的养殖场。

  如今养殖场已经是杨军军家里的经济支柱。

  产业发展起来了的杨军军逢人就说:“张书记是我致富路上的引路人。”

  在张同求的带领下,村里先后建立了花椒产业、养殖产业、蔬菜大棚产业链,老百姓年均收入不断提高,摩托车、电动车、小汽车在村民家门口随处可见,生活幸福指数大幅度提高。

  然而,住在青山绿水间,每年夏天,最怕暴雨。

  杨家沟坐落在南沟河的南边,每到雨季村子就会受洪水的危害。为此,张同求烧了“第三把火”:修河堤。

  张同求积极与镇政府对接,申请修建加固河堤。

杨家沟村新修建的景观设施。

  当地政府经过实地勘察后,不到一个月,卡车、挖掘机开进了村里。

  如今,南沟河两岸修建起4米多高的河堤,新修建的河堤旁边,沿河硬化的水泥路比以前宽了一米多,两列汽车可以轻松交会,汽车、摩托和行人各行其道。

  “河堤建成后,不仅美化了村内环境,保护了生态,防止了水土流失,拓宽了发展空间,同时还促进了村内绿化。”张同求说道。

  今年上半年,河堤旁又修建起了凉亭、花坛等景观设施,杨家沟成为了乡村游的好去处,农家乐相继开张。

  青山环绕、绿水相依……盛夏时节,走进杨家沟的游客络绎不绝,大家品尝农家饭,在山间、水上乐园游玩,一幅环境美、乡风美、生活美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水上乐园6月25日开园后,今年夏天游客量达到了一万余人次。”张同求说。

小朋友们在村庄里合影留念。

  十年时光流逝,十年艰苦奋斗,让杨家沟村成为天水市乡村振兴示范村。

  “未来,杨家沟村要借助自然资源优势,创新乡村旅游模式,持续做优做强乡村旅游,以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张同求的下一步计划已提上日程。

未修建河堤前,杨家沟村道路被洪水淹没。

小孩子在水上乐园戏水游泳。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