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科教

陇南师专:“科技果实”从校园结到田园

 2022/08/26/ 08:31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陈多

“科技果实”从校园结到田园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陈多

  高品质油橄榄关键技术开发、集成示范与应用;花椒根腐病微生物抗菌剂的研发与应用;陇南半夏种质资源收集及茎尖脱毒研究……在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有这样一批科研工作者,他们潜心治学、躬耕科研,自觉践行科技自立自强。

  近年来,该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动高质量教育和高水平科研联动发展,形成“乘数效应”,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眼下,正值成县2万余亩万寿菊盛开的季节。

  万寿菊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是提取纯天然叶黄素的理想原料。种植万寿菊成本低,经济效益相对较高。规模化的种植既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土地撂荒的问题,也有助于乡村观光旅游发展。

  成县有着发展万寿菊产业的天然优势,但每年丰收采摘季,恰逢当地降雨量丰沛期,持续降雨会导致万寿菊减产。

  为解决这一问题,陇南师专农业生物技术专业的讲师陈强经过研究发现,万寿菊是一种短日照作物,可以依据其生态习性在苗期进行短日照光周期调控处理,有效促使开花提前,并延长花期。这样一来,既有效避开了病害发生期,又可以显著提高产量。

  “目前,这项科研工作有了初步的实验结果。下一步,我们还要积极促进实验室研究成果的高质量转化应用和产业化推广,切实服务万寿菊产业提质增效。”陈强说。

  “让科学研究走出‘象牙塔’,让成果得到应用,才能转化为生产力。”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园林技术专业的副教授王一峰。

  核桃是成县的支柱产业,在当地农业产业调整及生态农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种植规模日渐扩大。但是,核桃易遭受低温伤害,尤其是春季晚霜冻害,会造成大幅减产甚至绝产。

  长期以来,王一峰通过实验室和大田相结合的方式,测定了成县核桃的耐寒性生化指标,建立了抗寒性指标筛选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理论支撑。

  “将实验室技术应用到一线,扎根产业,脚踏实地联合攻关,这样的科研才更有价值和意义。”王一峰感叹地说。

  为面向产业化一线开展科技创新,王一峰受聘于成县大路沟核桃科技示范园,成为基地的一名义务技术人员,主攻选育、推广抗晚霜冻的优良核桃品种。目前,他所在的团队在种质资源里杂交育种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陇核3、4、5号,有抵御冻害的良好性状。

  陇南师专还着眼于农业领域的“卡脖子”技术攻关,建设了以培养涉农类应用型人才为特色的学院。

  “我们主动适应科技创新趋势,明确学科发展方向,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适应陇南区域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学院。”陇南师专农林技术学院副院长张少飞说。

  陇南师专农林技术学院长期坚持“立足陇南,服务‘三农’”的办学定位,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目前,该学院现有各专业实验实训室53个,配套建有智能温室、园林育苗、盆景生产、食用菌生产、畜禽养殖等8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此外,该学院还长期致力于油橄榄的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研究,先后承担了省市科技重大专项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油橄榄叶提取物现代药理学作用研究》专著一部,为陇南油橄榄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高校”力量。

  “我们将建立产学研深入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解决制约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加速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渗透融合。”张少飞表示。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