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民生

“节水”之举——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甘州实践(上)

 2022/08/29/ 15:42 来源:张掖日报 记者 刘枫

“节水”之举

——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甘州实践(上)

  张掖日报记者 刘枫

  黑河如带向西来,河上边城自汉开。从祁连深处奔涌而下,黑河集祁连冰川雪水万涓溪流,成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它,阻止着巴丹吉林沙漠南侵,维护着青藏高原的生态平衡,成为生态安全的“卫士”。

  千百年来,在黑河水的孕育和滋养下,“塞上江南”张掖市甘州区成为河西走廊一颗耀眼的明珠。

  新时代,如何保护好黑河?

  以水定城、以水定林、以水定绿、以水定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该区无论是农作物的结构调整,还是祁连山生态环境整治,始终把节水当成突破水资源瓶颈的关键一招,做好黑河“水”文章。在甘州,一个从工程到管理、从微观到宏观的立体化、多样化、系统化的节水格局正在形成。古老的黑河,重新焕发出生机。

  给“水”让路的“乌江贡米”

  自古以来,位于黑河中游的甘州区乌江镇就以盛产优质水稻而闻名。它种植水稻的历史可追溯到唐朝。乌江大米,个大粒长、洁白纯正、米香浓郁,历史上曾作为“贡米”供应宫廷。稻米种植因此曾成为乌江镇的主导产业。全镇8.7万亩耕地,稻米在上世纪90年代末高峰时期就种了5万亩。“乌江稻浪”成为“甘州八景”之一。

  同饮一河水,共建好家园。本世纪初,为保证位于黑河下游内蒙古居延海的生态恢复,国家对黑河水量实施统一调度。自此,处于黑河中上游的甘州区开启了节水型社会建设。

  “节水”之举,使高耗水的乌江贡米种植没有了“任性”的资本,乌江镇水稻种植面积大幅缩减。今年,全镇只保留了2000亩的种植规模,其主要意义仅在于保护久负盛名的“乌江贡米”品种。

  许多昔日的稻田,现在种满了制种玉米和供粤港澳蔬菜。

  5月上旬,站在乌江镇乌江村村头的耕地上,村主任徐东国给记者细数着变化:从2004年起,这块地由稻田改种制种玉米。2019年,借助高标准农田建设,乌江村及周边4个村的耕地连片打包,流转给深圳茂雄集团,种上了菜心、甘蓝等南方人餐桌上的常备菜。

  从稻农到谷农再到现在的菜农,徐东国见证了这片耕地从一片“泽国”到插满喷管的过程。

  叶菜用喷灌、茎菜用滴灌,虽然搞不懂南方人的操作,但种了半辈子庄稼的徐东国打眼一瞅就知道,这样种地方法当然比一片“泽国”的稻田省水!

  减少的水和增加的地

  甘州区52万人口,156.29万亩耕地。作为典型的绿洲农业和大型灌溉农业区,甘州虽说有黑河水的滋养,但黑河分水后,每年总水用量限额仅有7亿余方,节水压力可想而知。

  定量的水,待耕的地,一个不能增,一个不能减,如何破题?

  甘州,不仅是“乌江大米”销声匿迹了,在“以水定产、以水定量”理念的指引下,还倒逼出了节水产业。

  如今,高耗水的玉米小麦套种“带田”在甘州已不见踪迹,取而代之的是种在高标准农田上的连片制种玉米、高效特色农业。节水的步伐不止于此,甘州还缩减夏粮种植面积,增加秋粮面积,有效降低了作物灌溉定额,节约了农业灌溉用水。

  节水,倒逼出高效节水技术。

  近年来,甘州借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推广近81万亩水肥一体化耕地。这些耕地全部安装了滴灌等设备,配套水肥一体化技术,使水资源利用率和肥料的利用率明显提高。

  一套节水组合拳,“打”出一本成效明细账。

  这本账,甘州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兴俊笔笔清楚——

  制种玉米每亩节水160方,节水量35%左右。全区玉米水肥一体化面积62万亩,每年可节约水量9920万方;

  蔬菜每亩节水200方,节水量39%左右。全区蔬菜水肥一体化面积40万亩,每年可节约水量8000万方;

  不仅节水了,水肥一体化还使农业节本增效。玉米制种亩节本增效可达460元以上,马铃薯亩节本增效850元以上,露地辣椒亩节本增效1500元以上,日光温室辣椒亩节本增效3500元以上。

  据《张掖市甘州区水利综合统计年报》显示,2000年,该区94万亩耕地,灌溉用水8.4亿立方米;2017年、2018年、2019年该区使用黑河水量分别为7.3亿立方米、7.2亿立方米、7亿立方米。

  去年,全区耕地增加至156.29万亩,年灌溉用水量只有6.85亿立方米。

  一增一减,甘州区的节水成效不言而喻!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换位

  在区水务局局长赵乾升看来,节水,还让甘州不再“猛喝”地下水了。

  为灌溉和生活需要,过去几十年间,甘州的老百姓陆续打了很多机井。目前,全区共有机井近3000眼。

  “一年下来,全区得用2.13亿方的地下水。超采会使地下水位下降,不利于生态保护。”赵乾升说,这像一块石头一样,压在他的心里。

  好在,这些机井正在陆续退出历史舞台。

  眼下,在甘州城区西南侧巴吉滩,一个辐射全区15个乡镇和29.85万城区人口的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甘州区农村自来水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这得益于‘节水组合拳”节约出的黑河用水指标,这项工程全部取用了黑河地表水。一期河东水厂3月12日开工,今年10月底将完成主体工程。二期河西水厂将于今年9月开工建设,明年6月底试运行。到明年10月底,甘州区农村自来水工程将全部投入运行。”赵乾升说。

  “项目建成后,将关闭200多眼机井。这不仅加快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彻底解决农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而且彻底改变了地下水资源超采趋势。”赵乾升说。

  除了人饮,在农业灌溉方面,甘州区也在谋求着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置换”。

  一个叫做“井转河”的项目正在计划实施,2021年到2025年,该区将实施“井转河”面积20多万亩,力争压减地下水开采量0.78亿方。

  调蓄池,也是方案之一。

  “十四五”期间,该区规划建设调蓄池14座,水库3座,水库扩容2座,再生水利用工程2处,库容达2758万方。赵乾升说,建成后每年通过3轮蓄水,其实能“存”将近1亿方。

  现在,畜牧产业园区和西浚灌区已各自开建一座调蓄池,将于2023年建成。到那时,可分别关停机井91眼和54眼。

  赵乾升很兴奋,仅这两座调蓄池工程,再加上农村自来水供水工程,就可以压减地下水6000多万方。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