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泾川县党原镇城刘村:村美民富新风漾

 2022/09/16/ 16:23 来源:平凉日报 记者 李芳芳

红色城刘:村美民富新风漾

  记者 李芳芳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泾川县党原镇省列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城刘村,亦如“闯”入一座江南小镇。灰瓦白墙的小别墅,古色古香中不乏现代气息。拾级而上,登上青砖筑就的当原古城遗址,仿佛走进一段跨越千年的历史,让人顿生“今夕何夕,身在何处”的错觉。

  然而,说起城刘村最“亮”的颜色,当属“红”色。1937年7月,泾川县第一个地下党支部——党张地下党支部在这里成立,革命火种就此播撒,为日后的发展铺就了一层鲜明而又温暖的底色。

  站在党张地下党支部旧址入口处,门头正上方一块由市委宣传部授予的“平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牌子,明亮而又醒目。这两年,一批批来自周边乡镇、县直部门及市直单位的党员干部,在这里接受红色党性教育,坚定理想信念,赓续红色血脉,“红色招牌”越擦越亮。

  兼具红色文化、历史遗迹、农耕文化及田园风光等优势,城刘村在发展中坚持融合理念,在还原建成党张地下党支部旧址、当原古城遗址、陇东民俗住宅群的基础上,广泛收集红色作品、农耕老物件,建成红色文化展厅,累计接待89个单位1400余人接受党性和农耕文化教育。同时,坚持把红色村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按照红色旅游区、小康住宅区、生态休闲区和公共服务区四大功能分区,修建了文化墙、凉亭、牌坊门、党建文化广场等设施,方寸之间尽显乡村之美、功能之全、人文之魅。

  “出门就像走进了花园。”村民刘永泽指着家门前的小景观感叹道。2016年,他告别了一到下雨就会“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的土坯房,从位于沟边的刘家咀搬到城刘村小康屋,过上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幸福生活。他家房子占地200平方米,四室两厅,上下两层,房内干净整洁、装修时髦,现代化电器一应俱全,俨然一个殷实的小康之家。

  “我养着10头猪,8000多只鸡,年净收入四五万元。”增收有产业,生活不发愁,精神不空虚,刘永泽脸上灿烂的笑容,反映出了他的幸福指数。

  随着多年的发展,在红色精神的促进引领下,城刘村村美民富产业兴的愿景变为了现实。当前,全镇上下又抢抓机遇、积极作为,谱写了传承红色文化、遍吹文明劲风的发展新曲。

  今年以来,党原镇紧紧围绕创建全国文明乡镇这一任务目标,充分发挥城刘党张地下党支部旧址红色资源优势,在城刘村建办了1处主题鲜明、丰富多元的红色教育实践基地。“基地分红色展区、农耕展区和书画展区三部分,主要面向镇域内的群众,征集书画作品、手工艺品、老物件、老照片及红色书籍等,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党原镇包村干部高双龙告诉记者。

  为营造良好创建氛围,充分利用“党原发布”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大力宣传政策理论,传递文明新风。通过开展“每周一映”红色电影放映和传统文化宣讲活动,按季度评选“美丽庭院”,精心组织“十大孝子”“党原好人”等评选表彰及庆祝建党101周年越野赛、党员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广大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培树文明新风,凝聚向上向善的强大精神力量。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基础。“党原镇是种养大镇,全镇7.9万亩耕地,全膜玉米就占到4.6万亩。”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段文军告诉记者,今年以来,镇上制定了平凉红牛、有机苹果、文旅康养“三大重点产业链”实施方案和产值倍增计划,全力推动产业发展,目前全镇牛存栏量6900多头,猪存栏量5.3万头,鸡存栏量43万只,果园面积9600亩,群众增收基础得到了持续夯实。

  镇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素质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全面改善,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发展,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如今,行走在党原镇各乡村,村村都有致富产业、户户都有增收渠道,环境美,产业兴,风气好几乎成了“标配”。全镇干部群众正卯足了劲,朝着建设富裕文明幸福美好新党原埋头苦干、接续奋斗,着力争创全国文明乡镇,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