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足不出市赏秋景 就地过节也精彩 ——国庆假期平凉文旅市场见闻

 2022/10/08/ 09:07 来源:平凉日报 记者 柳娜

足不出市赏秋景 就地过节也精彩

——国庆假期平凉文旅市场见闻

  记者 柳娜

  红色旅游厚植家国情怀,文化体验异彩纷呈,户外游、乡村游热度不减……今年的国庆假期,受疫情、天气等因素影响,很多平凉市民都选择“就地过节”,大家的脚步从走向远方,转向探索身边的诗情画意。

  庆祝丰收,果香“甜”透整个黄金周

  山河已秋,“画”里的秋色尽在平凉。秋的旖旎、秋的温柔、秋的热情、秋的丰盈都在平凉大地绘成绝美画卷。

  赏丰收之秋。金秋的平凉大地,硕果累累,佳果飘香。眼下正是苹果上市的季节,在静宁、庄浪、灵台、泾川等苹果丰产地,漫山遍野的苹果树上,红艳艳、沉甸甸的果子压弯枝头,点亮锦绣山河。这样的美景,游客当然不会错过。10月4日,在静宁德美苹果产业园,市民带着老人在这里摘苹果,老中青三代一同欢度重阳节,清甜的果香“甜”透了整个黄金周。

  赏宜人之秋。秋天把乡村打扮得美轮美奂,许多市民忍不住用相机定格这场相遇。“十一”期间,市民赵先奎带着孩子,穿梭在平凉各乡村旅游景点,沉浸式欣赏了一把家乡最美的秋色。在崆峒区海寨沟体验玻璃吊桥、玻璃漂流、高空滑索的刺激感;在华亭市安口镇朱家坡村,体验采摘果蔬的乐趣;在触目成景的崇信县锦屏镇赵湾村体味无边秋色,感受乡村魅力……“一路行来,既开拓了眼界又放松了心情,我拍了好多照片,孩子也多了许多写作文的素材。”游玩过后,赵先奎意犹未尽。

  国庆长假期间,全市紧密围绕“祖国华诞”主题,持续加大全市精品景区、乡村旅游点和文化场馆宣传力度,开展了新华社、中新社及“丝路人·丝路情”网络媒体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崆峒山大景区和灵台县活动;“平凉沃土·农耕硕果寻访之旅”乡村旅游线路入选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共青团中央推出128条“稻花香里说丰年”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在持续的宣传营销下,这个假日,以休闲垂钓、农事体验、休闲娱乐、农家采摘等为主题的乡村短线游、城郊生态游备受城市居民青睐,民宿、农家乐、特色餐馆人气爆棚,烧烤、采摘、品尝农家菜等成为广大城市游客到城郊乡村放松心情、休闲度假、错峰出游的极佳选择。全市精选推出的平凉“诗意乡约·牧歌寻芳”十大乡村旅游线路以及乡约平凉“清朗旷远·山河揽胜”崆峒之旅、“青岫灵澍·碧水仙踪”崇信之旅、“山村烟火·农夫歌谣”乡恋之旅等特色主题线路和20个特色乡村旅游点,极大满足了游客“短平快”的旅游需求。

  文化过节,这边风景更好

  这个假期,话题“这才是国庆该去的地方”登上微博热搜。从界石铺毛泽东旧居纪念馆到吴焕先烈士纪念馆……许多游客选择在平凉大地上追寻心中的那一抹“中国红”。

  提倡不远行的长假,能够感受到文化熏陶的深度体验是平凉年轻人的热衷之选。

  市文化馆举办的“奋进新征程·丹青绘华章·共创文明城”——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平凉市美术作品展,展出我市美术家近年来创作的重大主题作品,或再现平凉境内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诗,或描绘建设宜居乡村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亦或是展现平凉儿女勇担使命、砥砺前行的精神面貌,作品格调高雅,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参观打卡。家住世纪花园的市民张小菊看过展览之后很感动,她坦言自己从艺术作品中感受到平凉的蝶变以及祖国的繁荣富强。与美术展同步展出的还有非遗展。“平凉这几年来的‘重量级’的展览越来越多,为市民提供更多文化选择。”张小菊说。

  除了去文化馆、博物馆看展之外,市民宅在家中也可以“云”端看展。市博物馆开辟了“平博珍藏在线鉴赏”专栏,市民可以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就能与艺术相约,充分感受艺术魅力。市图书馆还在线上推出了“盛世华诞 举国同庆”国庆节海报特辑,以及系列云图有声、云图科普等文化共享文章,让市民尽享文化之美。

  用脚步丈量历史。登临崆峒山感受佛道文化,在王母宫石窟领略北魏造像的风采,去已有900多年历史的柳湖公园秋游……这些都成为本地年轻游客“文化打卡”的热门体验。此外,传统文化气息浓厚的崆峒古镇也是城市周边游的理想之地。

  国庆黄金周期间,平凉各景区工作人员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切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使游览秩序安全有序,旅游服务规范到位,确保游客在安全、健康、欢乐,祥和的氛围中参观景区和欢度国庆。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