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综合发布

八冶康颐医养公司 打造“医养融合发展”的八冶样板

 2022/10/13/ 09:43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何海林

  巍巍龙首山,浪漫紫荆花。金秋时节的镍都金昌,天高云淡,花团锦簇,处处都是赏花、拍照的人。特别是位于金昌市龙首新区的“紫金花海”景区,从早到晚,人流不断。他们当中,有冲着“紫金花城·浪漫金昌”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也有居住在花海旁边的八冶康颐·幸福e家园区的住户。当然,住在八冶康颐·幸福e家园区的人们,除了可以每天在“紫金花海”散步,还可以去周边的玫瑰谷、植物园、西湖及万亩胡杨林等处转转,因为都在附近,非常方便。八冶康颐·幸福e家园是由八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一所大型综合性“医养结合”全程化、全方位持续照护的现代活力医养服务机构,能够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居家生活、养老养生、医疗康复、文化娱乐、旅游休闲、度假疗养、精神关怀、百年爱心等多种服务需求,2018年被评为甘肃省首批“医养结合示范基地”。项目所属康养公寓是目前金昌市唯一一家三星级(最高级)养老机构。

图片

  一次转型发展的突破“医养健康产业是八冶集团在转型发展、多元发展过程中的有益探索。事实证明,这种探索是成功的,也已成为集团发展的一个新引擎。”八冶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马德科说。2008年之后的几年,随着传统建筑业发展速度放缓,国家冶金投资项目大幅减少,以冶金项目建设为主业的八冶集团发展进入困局。为了摆脱困局,八冶集团努力寻求突破。经过认真研究政策、反复市场调研,最后把目标锁定在了医养健康产业上。

图片

  老有所医老有所养,是社会稳定、人民幸福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我国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以老年人为主体的医疗服务和生活照料相叠加的供需矛盾越来越凸显,成为整个社会和每一个普通家庭不得不面对的重要课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战略方针,为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指明了方向。“医养结合”立足于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和养老的迫切需求,将传统的“医”和“养”的要素深度融合,实现养老模式的新突破,成为养老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图片
老有所养

  八冶集团准确把握我国快速步入老龄化、国内医养服务需求严重不足的社会现状和国家陆续密集出台有关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养老服务设施系列政策的有利时机,顺势而为,积极谋划,依托原职工医院(八冶医院),整合本企业在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资本运营和房地产开发等方面的优质资源,把发展医养产业作为企业转型发展、多元发展的重要战略。2015年8月注册成立了八冶康颐医养置业服务有限责任公司,2016年3月起投资建设金昌市养老康复中心和金昌八冶康颐·幸福e家园项目。该项目占地340多亩,总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概算投资10亿元。

  “为了把这个项目做好,我们组织管理运营团队到台湾对标先进医养企业学习、引进、吸收管理经验,找准了医疗和养老的结合点,形成了以‘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游、老有所为、老有所依’七大服务体系为支撑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全新医养理念,为八冶医养产业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八冶康颐医养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鲁晓林说。截至目前,八冶康颐医养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32亿元,实现收入3.69亿元,形成固定资产1.57亿元。

  一种医养模式的探索康养公寓配置有单人间、标准间,能满足不同老人对病房的需求。每个房间电视、沙发、书桌、衣柜、卫生间等设施齐全,和在自己家里一样温馨。沙发背后、卧室床头配有紧急呼叫设施,可以一键呼救,所有的生活配置都按照适老化打造,方便老人起卧、行走等。文体活动中心的舞蹈教室里,学员们正跟着老师学习舞蹈,棋牌室、活动室扑克牌、象棋引人入胜,乒乓球、桌球战得正酣……

图片
八冶医养幸福e家

  走进八冶康颐·幸福e家园,适老化住宅环境优美,医养医院、康养公寓、老年大学、邻里之家、月子中心、老年商城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俨然就是一个近在身边且功能齐全的小社会。医养结合,医疗是基础,康复是保障,两者相得益彰。优质的医疗服务能保证老人的身体健康,而系统科学的康复服务则是老人生活质量的保障。区别于传统医养模式,八冶医养真正实现了医疗康复和养老养生的高度结合。依托原企业医院优质的医疗资源、专业人才和管理优势而建的医养医院,针对老人特点设置中医、康复、老年病、慢性病等科室及失能、失智护理之家和安养服务病区,可以为居住在园区的住户及全市居民提供健康管理、疾病诊治、康复保健、长期照护、安宁疗护、临终关怀等全过程医护服务,实现了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的有效覆盖。医院下设的康养公寓、护理院,从老人入住开始,工作人员就会依据专业程序,认真评估老人的日常活动能力,包括吃饭、穿衣、洗漱、如厕及智力测试等,然后根据评估结果为老人提供自理、介护、介助、全护等不同级别的照护服务。由医护人员、社工、护工及中医康复治疗师组成的跨专业服务团队,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护、认知训练、心理慰藉、康复运动等服务,努力提高他们的自理水平,进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让他们获得尊严感,重新回归社会和家庭。

图片
老有所游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为保证入住老人的饮食健康,园区餐厅提供的一日三餐,都是从老年人身体健康需求出发,科学搭配,并引入食疗、药膳及中医药养生保健等特色健康服务。特别是园区建设的“互联网+居家智慧医养”平台,可实现针对老人的心率血压监测、摔倒自动报警、越界走失提醒、一键手动呼救、运动轨迹查询、医护服务提醒、家政服务预订等服务,让老人安心、子女省心、社会放心,真正实现“老有所依”。在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八冶医养秉持“为政府分忧、替父母解愁、帮儿女尽孝”的服务宗旨,根据西部地区大众养老的实际需求,发展工薪阶层能够住得起、住得好、父母安心、子女放心的养老模式,目前形成了医疗康复和养老产业结合发展;永久性产权养老与会员制养老、保障性养老公寓共同发展;失能失智集中管护与中医康复医疗协同发展;定点机构养老与社区互联网+养老同步发展;公益性保障养老和市场化运营养老共享发展;以医为基础,以养为核心,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新格局。这种集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大众普惠型医养健康产业新模式,已经被金昌市老百姓广泛认可。目前,项目一二期工程建成适老住宅952套,出售879套;医养公寓206套,累计入住失能半失能长者近400人次;自理型居家公寓入住率98%;医养医院具备二级康复专科医院条件,设置床位100张,运营正常。设立的医护型月子中心开设产康、婴儿护理等服务,开放月子客房21间,入住率90%以上,三期工程正在建设中。

图片
老有所学

  一个品牌的诞生除了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和优质的服务,八冶康颐·幸福e家园还有非常引人注意的一点,那就是每个区域的墙面上都挂满了锦旗,都是正在园区生活或者曾经在园区生活的老人家属表达谢意的。“我们致力于消除老人家属的一切后顾之忧。家属考虑到的我们考虑到了,家属考虑不到的我们也考虑到了。”八冶康颐医养公司总经理乔丽霞说。八冶医养秉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原则,坚持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补齐短板,积累经验,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从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医养服务需求出发,充分考虑老年人在健康活跃期、辅助生活期、行动不便期、临终关怀期等不同阶段对医养服务的不同需求,推进“大病可医、小病可疗、无病可养、临终可孝”的养老模式,有效解决了社会与家庭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实现“医养”融合新突破。

图片
老有所为

  同时,八冶医养还致力于定点机构养老与社区互联网+养老同步发展,依托八冶智慧医养服务平台,将政府、商家、医疗机构和社区有效整合,在通过智能终端设备实现定位、监护、紧急呼救等功能的同时,提供助洁、助浴、助餐、助医、助行、助急、介护、家政、精神慰藉等服务,构建一种规模化、智能化、精细化的居家综合服务及组织管理模式。这种服务模式首先覆盖本园区住户,然后进一步向金昌全市试点推广,为金昌市6.5万老人提供服务,建成涵盖市、区(县)、街道、社区的四级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促进社会化养老事业健康发展。八冶医养全面、专业的医养服务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认可和支持,康颐医养公司自2021年12月起正式承接了金昌市金川区六大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及社区卫生服务站,现已正常运行。

图片
老有所乐

  “政府部门和群众的认可,证明了我们打造的这种模式是成功的,可以向其他地方推广。接下来我们将按照‘实施一批、发展一批、谋划一批’的总体思路,积极在省公交建集团产业链中找准定位,搭乘发展路衍经济的有利形势,实施‘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发展战略,在形成覆盖领域广、产业链条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产业集群上持续发力,为带动和促进我省医养健康产业及现代服务业的蓬勃发展迈出新步伐、做出新贡献!”八冶康颐医养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鲁晓林说。

图片
老有所依

  立足甘肃,放眼全国。在全力推进“十四五”发展规划,阔步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新时期,八冶集团将不断完善企业体制机制建设,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全面加强企业管理,提质增效,持续扩大八冶医养品牌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多层次医养健康服务,努力把医养健康产业培育成为八冶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突围新引擎,打造全省医养健康产业新高地。(何海林 杨世伟)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