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本网原创

疫情居家,婴幼儿如何做好防护?专家来支招【坚定必胜信心 坚守疫情防线】

 2022/11/25/ 07:47 来源:每日甘肃网 记者 王梓懿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王梓懿

  疫情期间居家,婴幼儿该如何做好防护?怎样缓解孩子的焦躁情绪?让孩子居家时也能健康快乐成长?甘肃省人民医院儿科专家针对此类问题来为家长们支招啦!

  一、规律作息要养成

  作息规律的培养对宝宝尤为重要,这不仅是为培养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也是适应童年期大脑发育规律的做法,因为儿童大脑额叶发育尚不完善,很容易出现自控能力差和生物钟节律紊乱现象。因此,安排居家活动时应该考虑儿童的上述特点,尽量做到按时作息,按时入睡和起床,兴奋节制,防止生物钟紊乱和行为/情绪失控,使高危行为增多。

  对于学龄期儿童,不能忽视孩子过度痴迷于视频、电子游戏等,甚至通宵达旦玩耍,这会导致孩子睡眠紊乱和睡眠不足,继而使儿童注意力下降、情绪波动、易怒冲动行为增多。待疫情结束后,再回到现实和返校时,儿童比成人更难恢复正常作息规律,有可能出现萎靡不振、厌学恐校、适应困难、失眠多梦等现象。

  二、衣食细节要注意

  气候多变,若穿衣不当,容易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体极易侵入,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注意保暖。活动出汗后及时更换衣物,避免受凉。

  因疫情居家,人们进食不规律,大量油腻食物短时间内蓄积,会给肠胃造成负担,导致孩子出现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等胃肠道疾患。因此,合理安排饮食,原则上要保障孩子的吃饭时间及饮食规律,避免大鱼大肉饮食和喝高含糖饮料,正常保障一日三餐加水和一些水果,并给予适当活动,促进消化。遵循喂食适度,荤素配搭,粗细配搭,做到平衡饮食,才能减少冬季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三、皮肤呵护很重要

  家长在给宝宝擦拭或者洗脸时宜选用柔软的毛巾,不要用力擦洗。每次清洗完毕后,须用含有天然滋润成分的儿童护肤品,避免湿疹等皮肤疾病的困扰。宝宝的嘴唇容易干裂,家长应先用湿热毛巾敷在宝宝的嘴唇上,然后涂抹润唇膏。宝宝鼻腔内的黏膜比较容易干燥、出血,可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滋润鼻腔,防止鼻腔干燥。保护好宝宝的皮肤黏膜屏障,才能有效防止病菌侵入。

  四、维生素D须补充

  疫情居家,紫外线无法直接照射皮肤,身体合成的维生素D也随之减少,冬天对人体来说不仅仅是感觉上的寒冷,我们体内的维生素D同样也面临着一场“严冬挑战”。所以,就有了很多冬季孩子容易“缺钙”的相关说法,夜惊夜醒,汗多,宝宝经常喊腿疼腿困,搞得家长心神不宁。

  对于正在生长发育快速期的宝宝,通过阳光获得的维生素D的方式减少了,那就需要用其他办法补充。如果您的宝宝正处于婴幼儿期(0—3岁),出生后就应尽早补充维生素D 400?800IU/天;如果您孩子处于3岁以上至青春期最好持续补充维生素D,建议每天400IU。

  但不建议家长们为孩子盲目补钙,仅在奶量摄入不足时经专科医生评估后,如果的确存在钙缺乏,在食物补充仍然不够的情况下,才根据缺乏的情况服用一定量的钙剂。足够的维生素D不仅能促进食物中钙质的吸收利用,而且可增强宝宝抵抗力。

  五、改善通风应适时

  定时打开门窗,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调节居室微小气候,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其次就是冬天干燥,可以使用加湿器,将室内湿度保持在55%左右。疫情使许多烟民家长只能在家中吞云吐雾,但二手烟不仅影响孩子生长发育,尤其对神经发育损害很大,而且容易诱发呼吸道感染和过敏性疾病等的发生,一定让孩子远离二手烟的危害,给孩子一个干净、安全的环境。

  六、卫生防护该做好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关键。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保持家中清洁,经常对桌面、孩子们的玩具和儿童可能接触的物品进行消毒;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一定要勤洗手。勤换、勤洗衣服,天气好时将被褥在阳光下暴晒,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外出时正确佩戴口罩,不近距离与他人接触,回家时正确使用“七步洗手法”,把病毒扼杀于摇篮中。

  七、有病就医当及时

  由于传染病初期多有类似感冒、腹泻的症状,易被忽视。因此在发现身体出现呼吸急促、胸闷气短、寒战高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抽搐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儿和婴儿往往没有上面说的典型症状,大多数仅有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拒奶、口吐泡沫等,而且这些症状经常会被粗心的家长忽视。一旦孩子有类似症状,就要第一时间送医就诊,及时进行治疗,避免延误病情,从而酿成悲剧。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