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综合发布

科技创新添活力 聚势赋能谋新篇——科技创新赋能兰州新区石化集团高质量发展纪实

 2022/11/25/ 11:37 来源:每日甘肃网

  【解码兰州新区石化集团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二】

  科技创新添活力 聚势赋能谋新篇

  ——科技创新赋能兰州新区石化集团高质量发展纪实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成立五年来,新区石化集团围绕新区化工产业发展,坚持科技创新引领行业进步,在完善服务体系、搭建孵化平台、整合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上下功夫,将化工园区建设发展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相结合,依靠科技创新不断集聚新动能、持续释放新活力、加大科技创新步伐,为企业成长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走出了一条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路。

  培育新动能 创新实力不断提升

  科技创新是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022年10月,由新区石化集团建设的“液态太阳燃料合成”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标志着我国第一个太阳能燃料生产示范工程历时多年的科技研发、中试生产部分画上完美的休止符。

  该项目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太阳能发电实现电解水制氢,氢气和二氧化碳反应合成甲醇等燃料及化学品,实现二氧化碳减排和碳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了先进的技术路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示范引领作用,是兰州新区石化集团以科技创新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2018年11月,新区石化集团举行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仪式,院士专家工作站引进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李灿院士及其研究团队入驻,并共同合作开展国内第一个太阳能燃料生产示范工程——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技术开发项目。这标志着新区石化集团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推进产学研合作、引进聚集高层次人才方面探索出了新路子。

  双方以“液态太阳燃料合成”项目为载体,为兰州新区打造科技创新的“示范区”、生态产业的“聚集区”、改革发展的“先行区”发挥典型示范带动效应,也为新区石化集团打造兰州新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8年9月,“液态太阳燃料合成”项目正式立项,经过一年多的建设,2019年12月全面建成,刷新了项目建设的新区速度。2020年1月17日,项目首次试车成功并生产出粗甲醇。

  2020年10月,“液态太阳燃料合成”项目成功通过中国石化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验收,并被列入中科院2020年一季度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亮点工作,荣获2021年度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和首届香港TERA-Award智慧能源创新大赛金奖。目前,项目取得了3项完全知识产权国际领先的先进技术,该项目已申报中国发明专利4项和国际PCT专利1项。

  如今,“液态太阳燃料合成”项目已成为兰州新区尖端科技成果转化的“金字招牌”,吸引了一批又一批考察学习者,极大提高了新区石化集团的品牌知名度、美誉度,有效提升了集团科技创新硬实力。

  全程参与该项目建设的新区石化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姜锦告诉记者,该项目具备了光合作用中暗反应的功效,是太阳能制液体燃料的重要途径,其工艺流程在目前国内同类研究中综合水平最高,是国内首次真正意义上实现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生产甲醇的工程项目,为大规模储存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二氧化碳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路径,对催生清洁能源新兴产业,推动绿色、生态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

  集聚一流人才 不断激发创新动能

  近日,兰州新区专精特新化工产业孵化基地被新区民政司法和社会保障局认定为兰州新区创业就业孵化示范基地,这也是兰州新区化工园区首个创业就业孵化示范基地。

  作为兰州新区化工园区专注于创业就业的孵化项目,专精特新化工产业孵化基地有效缩短了入驻企业的投资时效,有力促进了入孵企业的快速成长壮大,而这些都离不开高层次人才的鼎力支持。

  据介绍,为实打实帮助专精特新化工产业孵化基地入孵企业快速成长,基地配备有专职孵化服务人员28名,创业导师4名,其中包括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梁永民教授、甘肃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张景玲等一批行业一流专家,为园区精细化工企业孵化、成果转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强大的创新动力引擎。

  得益于高层次一流专家学者的强大智力支持,专精特新化工产业孵化基地先后获得“甘肃省人才培育基地”“甘肃省院士专家工作站”“甘肃省省级产业孵化器”“甘肃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兰州市产学研基地”等多项荣誉资质。

  与此同时,兰州新区专精特新化工产业孵化基地以项目为载体,引进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顶尖科研院所,为园区高质量快速发展注入强大的科研创新动力,并吸引全国各地化工专业博士60余人,教授级高工40余人,硕士200余人,化工行业专业技术人才2000余人到园区创业就业,为园区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引擎。

  兰州大学与兰州新区石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维尤纳特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签署了三方合作意向协议书。

  2019年7月,新区石化集团参加了由兰州大学主导建设的兰州大学先进催化中心启动仪式,并联合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等12家“企业创新联盟”成员与催化中心共同签署了科技合作协议。

  借助催化中心的科研力量,新区石化集团结合化工园区发展方向,不断加强产学研用深入合作,有力推动了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

  2021年6月,在甘肃省先进催化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活动期间,兰州大学与兰州新区石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维尤纳特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签署了三方合作意向协议书,推进“高水平合成间苯二甲胺中试项目”加快实施,最终促进其产业化项目在新区化工园区落地,并形成产业聚集带动作用,推动了新区化工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020年09月20日 新区石化集团承办的第五届兰州科技成果博览会科技进步促进精细化工行业发展论坛在兰州顺利召开。

  展现新作为 国企担当进一步彰显

  2020年9月,第五届兰州科技成果博览会科技进步促进精细化工行业发展论坛在兰州召开,本次发展论坛由兰州新区管委会主办,新区石化集团等单位承办。

  论坛云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学者、著名企业家和各级政府领导,就兰州新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展开深入交流和热烈讨论,纷纷为兰州新区精细化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进一步推动了高校、院所与行业、企业之间的合作,加快了新产品联合研发、新技术推广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

  2020年12月,新区石化集团牵头成立兰州新区精细化工行业协会,新区化工园区的40余家精细化工企业成为协会会员。兰州新区精细化工行业协会的成立,有效促进了化工园区各企业凝聚共识、共享发展资源,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成立以来,兰州新区精细化工行业协会的服务能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有力助推化工园区企业良性发展,进一步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并推动新区绿色化工园区快速发展。

  2020年12月04日 新区精细化工行业协会成立,选举集团公司为会长单位。

  与此同时,新区石化集团依托创新工作室,推行“集团职能部室+创新工作室”结对共建模式,将创新工作室打造成员工成才成长、企业创新发展的有效载体。

  目前,围绕产改工作重点任务,石化集团已建成1个工匠工作室、2个劳模工作室、7个创新工作室,搭建起了专业技术创新交流平台,激发了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干事的热情和创造力,5名职工荣获“2021年甘肃省技术标兵”称号,内部活力进一步激活,创新活力进一步释放。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短短五年时间里,作为新区化工产业发展的先行者、新区化工园区建设的排头兵,这家年轻企业已经在科技创新之路上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厚重而坚实的脚印以及一个又一个骄人的创新成就:

  ——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引进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李灿院士及其研究团队入驻。

  ——联合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等12家“企业创新联盟”成员与兰州大学先进催化中心共同签署科技合作协议,加强产学研用深入合作。

  ——承办第五届兰州科技成果博览会科技进步促进精细化工行业发展论坛,促进省内及兰州市精细化工领域学术与产业交流。

  ——联合开发建设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成功通过中国石化联合会组织的鉴定验收。

  ——与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已有“精细石油化工中间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平台、队伍基础上,重组共建“精细石油化工产品与绿色过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牵头成立兰州新区精细化工行业协会,推动化工园区企业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发展。

  ——兰州新区专精特新化工产业孵化器被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兰州新区专精特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甘肃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兰州新区专精特化工产业孵化基地3家入驻企业成功申报甘肃省科技创新型企业,2家企业被科技部认定为2022年高新技术企业。

  ——积极推动专利申请并鼓励广大干部职工发表相关专业论文,目前已经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0个,正在申报5个。

  ……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姜锦信心满怀地说:“石化集团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开创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以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千亿级绿色化工园区建设高质量发展。”(霍鸿宇 周小勇 马正明)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