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厚植人才沃土 汇聚服务动能 ——平凉市持续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生态环境

 2022/12/01/ 09:31 来源:平凉日报 记者 丁小凤

厚植人才沃土 汇聚服务动能

——我市持续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生态环境

  记者 丁小凤

  平凉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源远流长,自古人才辈出,孕育出了世界针灸医学鼻祖皇甫谧,南宋抗金名将吴玠、吴璘,明代“嘉靖八才子”之一的赵时春等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这些历史人物在不同领域为历史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也厚植了平凉的人文沃土,涵养了发展活水,平凉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绿化模范单位”“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国家森林城市”等“国字号”荣誉。

  10月28日,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这是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调整由市委主要领导担任后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强调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发展所需,爱才育才引才用才,努力建设区域性人才聚集中心和创新高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这次会议,一以贯之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把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落实到工作全过程,不断优化人才服务政策措施,尽最大努力为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建功立业创造良好环境。

  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

  静宁县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也是教育大县,恢复高考以来培养了数十万优秀人才。如何利用静宁籍在外人才及其拥有的丰厚经济资源、社会资源和人脉资源,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撑?

  “归雁”工程给出了答案。

  “我们不断创优投资环境,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健全‘一站式’服务体系,详细制定各种优惠政策等,想方设法疏堵点、破难点、解困点,为在外人才返乡创业创造便利条件。”静宁县“归雁”工程办公室主任马存维说。

  谈起返乡创业,静宁县余湾乡王坪村返乡创业者王星深有感触。他说,在“归雁”工程相关政策的吸引下,自己放下北京的事业,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在甘沟镇建立了样板基地,注册了“甘小星”苹果零食品牌,让全新的商业模式落地静宁,短短一年时间,开发的苹果脆、苹果茶、苹果粉等绿色食品销往13个一线城市,带动10个种植苹果的乡镇开建加工车间,营收达到170万元以上,带动107户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

  静宁县“归雁”工程只是我市“六雁”工程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着眼建立统一的选育管用机制,选好用好各层次各类型人才,制定印发《关于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人才队伍雁阵格局的意见》,组织实施“六雁”工程这一人才计划,由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开展,设立以首席专家和领衔专家为主的“头雁”,以各层次各领域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学科带头人为主的“名雁”,以人才团队为主的“群雁”,以平凉籍在外人才为主的“归雁”,以青年人才为主的“雏雁”,以乡土人才为主的“家雁”人才项目6个子项目,涵盖全市领军人才、青年人才、乡土人才等各层次人才,包含评选、扶持、激励等系列政策措施。其中,“头雁”工程提出在重大产业、重点项目和行业等领域聘用30名左右全市首席专家,在学科和行业领域评选100名左右各学科市级领衔专家;“名雁”工程提出评选“名师”“名医”等各学科带头人,搭建传帮带平台;“群雁”工程提出培育集聚重点产业和学科人才团队,开展重大任务和难点问题攻关;“归雁”工程提出支持优秀企业家、高层次专家等在外人才返乡创业;“雏雁”工程提出拓宽青年人才培养渠道,加大科技项目、课题申报等倾斜力度;“家雁”工程提出优化乡土人才培养措施,健全乡土人才评选命名、职称评审等体系。当前,我市形成了“雁阵齐飞”推动发展的良好工作氛围。

  让人才找到归属感

  建设驻外人才工作站,这是市委、市政府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前移引才端口,服务人才的一个积极尝试。

  依托驻外办事机构建立驻外人才工作站,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配合发布急需紧缺人才信息、产业政策信息,开展招才引智、招商引资活动,宣传人才发展环境和政策措施,积极做好人才政策咨询和服务,先后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交流合作平台。

  “我们驻外人才工作站就是为市域外人才和平凉之间架桥、搭线,积极对接当地的高层次人才资源,协助开展‘双招双引’活动,帮助引进人才和团队来平创新创业,为人才提供优质服务,让他们有归属感。”市政府驻西安办事处主任陶治林说。

  我市把引进急需紧缺人才作为补齐人才短板、增强发展动能的重要途径,聚焦重点产业行业领域,大力实施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工程,因地制宜打造人才引进“清单”,为绿色开放兴业安宁幸福新平凉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持续推进高端人才柔性引进工程,成立了平凉红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立了旱作农业、果菜、草畜、医疗等多个专家工作站,与中国农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省农科院等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达成了合作协议,柔性引进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研究所副所长李俊雅等一批专家教授。

  强化政策保障,研究制定《平凉市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提出职务待遇、生活保障、创业扶持、技术奖励等一系列优惠措施,为引才、用才、聚才提供政策支撑。制定下发《关于市直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相关工作的补充通知》《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市卫生健康人才引进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下放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权限,改审批制为备案制,切实增强用人单位自主权。制定《关于进一步优化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和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严格落实“两单列、一特设”岗位设置制度,全面下放岗位认定权限和岗位设置权限。出台《关于优化市属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按照“四下放”绩效工资制度要求,赋予事业单位收入分配自主权,激发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提升服务效能,对刚性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给予5至100万元的生活补助,提供公租房免费入住5年以及货币化的住房保障措施;对柔性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每年给予2至5万元的生活补助;对引进的九大重点产业链核心技术攻关团队,按“一事一议”方式给予最高200万元项目经费支持。优先推荐引进人才参评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领军人才等,优先申报陇原青年创新人才扶持计划和高层次人才科技创新创业扶持行动等,在职称聘任评审、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子女入学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畅通引进人才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之间交流渠道。按照“人才之家”建设要求,为人才公租房配套生活必备设施,达到“拎包入住”标准。举办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理想信念教育、市情考察研修等培训活动,教育引导人才进一步增强党性修养,提升素质和能力,激发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务平凉的动力和决心。

  永怀报国之志奋斗不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这为今后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市委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充分发挥人才引领驱动作用,积极营造爱才育才引才用才的良好环境,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我切身感受到平凉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感受到市委对人才的高度重视,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为人才干事创业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也激励我永怀报国之志奋斗不止。”甘肃虹光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党的二十大代表牛文斗恳切地说。

  牛文斗大学毕业后一直在虹光公司从事军用大功率电真空器件研制工作,主持研制了8毫米系列同轴磁控管,带领团队研发出3毫米磁控管、静电放大器、气体放电管等型号产品,为高端军用雷达安上了坚强的“中国心”,是我省军工领域的优秀企业家和科技工作者。为支持他更好发展,市委积极推荐他成为省拔尖领军人才,连续2年获得省上200万元专项资助。市上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研究提高市领军人才待遇,第一层次领军人才津贴提高至每月2000元、第二层次提高至每月1500元,三年聘期考核优秀奖励10万元,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人才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关怀。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在平凉,像牛文斗这样默默奉献的专家人才还有很多。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导下、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号召引领下,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将奔涌而出、主动作为,为建设绿色开放兴业安宁幸福新平凉贡献更大智慧。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