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奋进新征程 创造新伟业】汇协作之力 聚发展之势——青岛携手定西打造东西协作的“青定样本”

 2022/12/08/ 08:50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杨唯伟

汇协作之力 聚发展之势

——青岛携手定西打造东西协作的“青定样本”

青岛生态林绿染陇中。

挂职干部扎根定西,实地调研、谋划项目、推进协作。

东西部协作共建漳县三岔镇食用菌产业园,吸纳了众多群众就业。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青岛,向海而生;定西,以山为根。

  2021年春,青岛接过东西部协作的历史“接力棒”,结对帮扶定西。

  从山东半岛到甘肃中部,山海千里,血脉相连,勾勒出互利共赢发展曲线,书写着东西协作崭新篇章。

  青岛、定西围绕产业合作、人才交流、劳务协作、消费帮扶、资金投入等重点任务,持续加强协作,携手打造东西部协作的“青定样本”。

  近两年来,青岛市累计投入财政帮扶资金9.12亿元,先后实施了产业就业、基础建设、公共服务等各类项目422个。

  来自青岛的资金、技术、人才、理念正在源源不断地输入定西,协作之花在广阔的陇中大地上绽放。

  面对面取经 干部挂靠“高点”寻嬗变

  2021年4月8日,全国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推进会在宁夏银川召开,提出将“东西部扶贫协作”扩展升级为“东西部协作”。

  2021年4月中旬,山东与甘肃签订“十四五”东西部协作框架协议。其中,青岛与定西签订“十四五”东西部协作行动方案。

  有了任务和目标,青岛定西协作步履铿锵。青岛、定西两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顶格推动东西部协作工作,多次研究部署,保持高位强力推进态势。

  加强交流,是协作的基础。

  两市党政领导率团互访6次,召开联席会议5次,市级领导互访交流30多人次,共谋协作事项,共话发展蓝图,为推动东西部协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两市组织、统战、人社、农业农村等多部门及结对协作县(区、市)积极开展互访对接,签订合作协议18个,结对协作县(区、市)“一对一”签订《“十四五”东西部协作行动方案》,形成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关系越走越近,感情越走越亲。

  2021年春,青岛协作定西首批18名挂职干部赴岗上任。实地调研、谋划项目、推进协作……从此,陇中大地成为他们的第二个家。

  挂职干部工作组充分发挥桥梁纽带、牵线搭桥作用,捕捉投资信息,挖掘项目资源,先后邀请海尔、海信、青岛城投、康大、水发集团、寿光蔬菜集团等100多家山东知名企业到定西考察,为广大企业在定西投资兴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之后的时间里,涉及教育、医疗、农技等行业的378名专业技术人才不远千里奔赴定西,把青春和汗水洒在黄土高原,拧成一股绳,助力乡村振兴。

  人才交流开眼界,观念互动激活力。定西市中医院设立青岛·定西名医诊疗专家工作站,陇西县设立青岛·定西中医药产业专家工作站,进一步深化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等方面的合作交流。

  积极开展“组团式”帮扶,助力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拓宽乡村振兴发展路。

  ——医疗“组团式”帮扶全面铺开。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组建了一支强有力的队伍,帮扶通渭县人民医院,积极开展专题讲座、引进新技术……

  ——教育“组团式” 帮扶积极推进。青岛第二中学帮扶通渭县第三中学、青岛第三十九中学帮扶渭源一中、青岛西海岸新区致远中学帮扶岷县第二中学。青岛西海岸新区教育和体育局向岷县教育局捐赠15万元,支持岷县二中录播教室(校园广播电视台)建设及艺术教学设备采购;山东省明日之星基金会为通渭三中捐赠科技教育设备、完善心理咨询室,加强人工智能和科技创新教育交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定西市向青岛市分两批选派挂职干部34名,选派专技人才516人次,借助青岛资源举办乡村振兴干部培训班89期6613人次,举办专技人才培训班397期17298人次,为人才助力追赶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东西携手在渭源县元古堆村建设马铃薯原原种生产基地。

在东西协作的支持下,岷县西江镇唐家川村乡村如画、产业兴旺。

  实打实支持 产业聚焦“特点”促蝶变

  正值秋日,良田纵横阡陌,收获硕果。“这个10米宽、50米长的棚子,种一茬芹菜差不多5000斤,卖出去能收入4000元,比以前好多了。”陇西县巩昌镇河那坡村村民孙建华喜上眉梢。

  河那坡村一直以来有着“陇西菜篮子”的美誉。青岛市崂山区的帮扶干部来到河那坡村调研后发现,村庄拥有良好的蔬菜产业发展基础,但是发展资金不充足,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极大限制了蔬菜产业的发展。

  为此,帮扶干部多方走访,牵线搭桥,利用东西部协作资金1600余万元,帮助当地建起了标准化、规模化、智能化、集约化高效生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新建高效蔬菜大棚100余座,配套产业路13条。

  产业园建成后,孙建华种植了一个大棚的芹菜。短短半年时间,芹菜已经收获了3次。“全年收入接近3万元,比以前增长三倍有余。”孙建华说。

  产业发展要长久,延链补链是关键。帮扶干部通过招商,引进陇之味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对产业园的蔬菜进行深加工,在确保村集体经济收益的同时,带动当地农户实现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辐射带动周边村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以上。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青岛、定西两地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资源,持续培育壮大中医药、马铃薯、草畜、种子种业等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以良好产业基础吸引投资,共建园区、引进技术,多路并进夯实产业基础。

  倾斜资金支持。制定出台《定西市东西部协作财政帮扶资金分配办法》,坚持产业优先发展思路,将财政帮扶资金60%以上用于培育和壮大优势特色产业,进一步促进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累计投入东西部协作财政帮扶资金约6亿元,谋划实施产业项目205个,新引进落地产业项目40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3个,共完成投资7.96亿元。海尔日日顺智慧物流产业园、胶州·通渭金银花健康产业园、山东天成药业集团精制饮片加工项目等一批项目加快实施,为带动定西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共建产业园区。紧盯“一县一园”目标,投入协作资金2.44亿元,加快两地共建的7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提档升级步伐,产业园区引进入驻企业11家、完成投资5.4亿元,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园区)+农户”一体发展模式,带动群众实现全产业链增收。

  引进农业技术。借助青岛市现代农业优势,学习引进先进技术,促进农业先进成果在定西转化。对接青岛选派4名农业专家到定西开展技术服务,引进果蔬新品种42个、新技术4项。对6个马铃薯主栽品种进行营养指标分子生物学检测,改造提升马铃薯全薯加工实验条件等。

  心贴心帮扶 民生瞄准“难点”引聚变

  春节过后,漳县农民纷纷登上北上南下的列车,开始新一轮务工之旅。漳县金钟镇马瑞青夫妇搭乘首趟“点对点”一站式服务专车,踏上前往青岛的“淘金”之路。

  在青岛丰科有限公司务工的马瑞青通过电话告诉记者,今年他和妻子在青岛务工,一个月工资五六千元。公司还给他们分配了夫妻宿舍,吃住不用愁,工作很顺利。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青岛定西深化劳务协作,打造群众增收新引擎。

  通过健全东西部劳务协作机制,组织实施“十百千万”计划,在青岛建成劳务工作站10个,精准对接用工岗位,累计举办大型招聘活动9场次。每年投入协作资金4000万元以上,落实劳务奖补政策。青岛市累计帮助定西市6万多名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其中,向青岛市输转劳动力2355人次。特别是连续两年向青岛发送务工就业高铁专列,“点对点”输转劳动力1075人。

  立足于让更多群众享受到协作的果实,东西两地心贴心帮扶,搭建起东西部协作新桥梁。

  ——消费帮扶显成效,搭建平台拓市场。近两年来,建成消费协作中心馆和30个县级农特馆,安排协作资金900万元打造电商示范基地3个,在青岛市建成前置仓2个,提升定西农产品供应链水平。发布东西部消费协作企业名录374家,制定出台《定西市东西部消费协作奖励办法》,安排财政帮扶资金1400万元专项用于消费帮扶奖补。青岛市累计帮助销售定西农特产品20.4亿元。

  ——示范带动作引领,打造亮点树标杆。借鉴青岛经验,集中资源资金,扎实推进东西部协作“百村振兴计划”。累计投入财政帮扶资金1.58亿元,集中用于示范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人居环境改善、扶持发展产业等方面,安定区巉口镇康家庄村、通渭县李店乡李店村、临洮县洮阳镇王家咀村等一批东西部协作示范村初见成效,为全市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多元参与聚合力,深化拓展提质效。不断拓展结对帮扶范围,推动结对关系向基层延伸。两地乡镇、脱贫村、学校、医院主动对接,提出需求清单,深化结对帮扶,青岛71个乡镇、164个村(社区)、92家企业、30个社会组织、56家医院、150所学校与定西80个乡镇、291个村、63家医院、152所学校结成对子、开展帮扶。

  ——用足用活协作资源,推动合作拓展延伸。推动东西协作向生态环境、科技文化、金融资本等方面拓展延伸。大力实施“青岛生态林”建设项目,在定西6个县区建成生态林1.45万亩。广泛引导动员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爱心人士等社会各界捐款捐物1亿多元,实施了教育资助、生活救助、文化卫生等一大批帮扶项目。

  千里同好,山海同心。青岛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感人至深的山海情谊,诠释着“好客山东”的淳朴厚道。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青岛定西守望相助,接续攀登,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磅礴的力量。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