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奋进新征程 创造新伟业】绘就陇原“农”墨重彩好“丰”景 甘肃省持续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见效

 2022/12/13/ 07:51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定西 用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

  几年前,临洮县窑店镇黄家川村还只是国道边一个普通的小村庄,基础设施落后,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近年来,该村在摸清家底、明晰产权基础上,通过盘活集体资产、发展特色产业等手段激发活力。如今,黄家川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已突破38万元。这正是定西市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带来的喜人变化。 

  2018年6月,定西市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第三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开展试点以来,定西市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作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的重要举措,探索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有力激活了主体、要素和市场,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伴随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改革在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方面的作用不断凸显。

  在通渭县,借助政策契机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将全县村级光伏电站全部确权到村集体经济组织,分红收益使村集体经济稳步发展壮大。2021年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6323万元,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9万元。

  在岷县岷阳镇东门村,通过股份合作制改革,成立了岷县岷阳镇东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坚持用市场化的眼光和思路发展集体经济。通过创立村办企业,发展中药材加工销售、农产品贸易、餐饮服务。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万元。

  陇西县在原土地流转交易市场的基础上,成立了集农村产权交易行为管理和服务功能于一体的陇西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累计流转交易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490宗2215.11万元、“四荒地”使用权9宗8.39万元,发放抵押贷款49宗7668.8万元,发放农业设施抵押贷款43宗7150万元,有力激活农村“沉睡”资源要素,实现农村资产效益最大化。

  在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定西市探索制定了村级组织档案管理规范、村务公开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公益项目建设规范、资产处置操作规程。农业产业项目、小型水利设施使用权、农村“四荒”地、农业生产设施设备、集体经营性资产5种农村产权要素交易指南9项甘肃省地方标准,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填补了省内乃至国内农村产权交易制度方面的空白,为有序推进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

  甘南 激活村集体经济“一池春水”

  甘南州碌曲县阿拉乡组织各村进行村集体经济分红。图为田多村蕨麻猪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分红现场。

  在雪后的甘南州碌曲县阿拉乡吉扎村,村里的厂房里机器轰鸣,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干得起劲,青稞炒面、酥油、曲拉、糌粑点心等农特产品的香味久久散之不去……近年来,为破解村集体经济引领不强、力量分散、各自为战的难题,甘南州把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抓在手、扛在肩,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有效激活了农村集体经济这“一池春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阿拉乡以乡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各村党支部书记作为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车头”,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对产业发展的主导作用,凝聚村“两委”班子的力量,不断提升村“两委”班子成员与村集体经济管理、运营人员的能力,积极组织村集体经济管理人员参加各级各类观摩培训活动,拓展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同时,借鉴一系列好经验好做法,鼓励有能力、有经验的农牧村党员与“土专家”主动参与到本村村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中。

  同时,阿拉乡充分结合当地资源禀赋,不断发展壮大产业规模,重点打造青稞炒面、酥油、曲拉、糌粑点心、野生蕨麻、狼肚菌种植、偏雌牛养殖育肥、藏羊养殖、蕨麻猪养殖等产业,加快农牧产业结构调整,创新特色产业发展模式,逐步实现农牧民增收、农牧业增效,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农牧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围绕乡村振兴目标任务,临潭县累计投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超2亿元,积极探索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方式和有效途径,以中药材、高原夏菜、牦牛藏羊育肥、湖羊养殖繁育、饲草种植加工等五大特色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农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孕育出了“非遗”“田园”“领头羊”“民宿”“花谷”等带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党建品牌,村集体经济发展持续向好,“临潭当归”“临潭大黄”顺利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认证。

  临潭县积极探索“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引导群众树立不等不靠的思想,全方位推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序推进141个村“两委”主要负责人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全面完成阶段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县141个行政村挂牌设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并为33292户股东发放股权证,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也让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引领农村各类经济主体健康发展的核心力量,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企业发展、集体增收、群众致富。

  酒泉 严把关键环节 守好改革底线

  敦煌市月牙泉镇月牙泉村位于国家级5A级景区鸣沙山·月牙泉,共有3个村民小组266户1022人。村党总支下设3个网格党支部和3个产业党支部,共有党员76名。在村党组织的带领下,村民依靠李广杏、驼运、农家客栈等特色产业,鼓起了“钱袋子”,成就了致富梦。

  自酒泉市被确定为全国第四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试点市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明确改革方向、严把关键环节、守好改革底线,积极开展一系列实践与探索,全面完成了改革阶段性任务。

  构建组织领导体系。市、县、乡、村四级分别成立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采取一名主抓领导、一套工作班子、一项主攻目标、一个工作方案的“四个一”工作措施,建立健全了由市级督促指导、县级组织实施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了“联动配合、齐抓共管、综合发力”的良好工作格局。

  构建政策支撑体系。先后制定出台了整市试点方案、工作推进方案、成员身份界定指导意见、资产折股量化指导意见、股份经济合作社组织方案等政策文件,各级政府累计投入资金618.5万元用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专项工作经费,为确保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顺利推进提供了政策依据和资金支持。

  构建考核评估体系。制定《中央第四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试点评估总结酒泉市指导评估办法》,采取村级自查评估,乡(镇)级普查评估,县、市两级抽查评估的四级评估体系,对全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总结评估,并通过省级核查验收。

  破解农村集体财务历史遗留难题。通过清产核资,有效解决了农村集体资产权属不清、底子不明、资产流失的问题。对盘盈、盘亏的集体资产,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科学合理处置。

  破解集体闲置资产盘活难的问题。针对部分农村耕地、荒地、宅基地等资源长期闲置,部分村小学、水利机井设施等资产因归属不清晰、管理不规范被长期闲置等问题,通过宣传政策、规范合同、协议转让等方式,积极盘活闲置资产。全市共盘活集体闲置资产8632万元,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300多万元。

  破解农村集体经济壮大难的问题。全市确定30个村开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试点工作,经过抓点示范,探索出了“产业提升型、资产盘活型、资源开发型、项目带动型、多元合作型”五种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新模式。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474万元,村均5.69万元。

  平凉 集体经济“牛”起来 群众钱袋“鼓”起来

平凉市崆峒区麻武村萌牛合作社肉牛放牧场景。

  4月13日,崆峒区麻武乡麻武村的分红大会现场人头攒动,股东们依次在分红清单上签名摁手印,喜滋滋地数着手中的“大红包”,一个个高兴得合不拢嘴,相互交流着改革带来的大变化和新打算。

  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来,麻武村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激发村级集体经济新动能,探索出“党支部+合作社+基地+人才+农户”发展新模式,领办萌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推进股份合作制试点,吸纳麻武乡7个村集体和249户农户入股,入股资金422.8万元、土地657.1亩,按照合作社基地育肥与农户家庭繁育相结合、种植与养殖相促进、入股与订单互补的模式,全力推进肉牛产业发展,呈现出了“村村抱团合作,户户入社聚力”的局面,推动村集体经济提档升级,锻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途径,是确保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的有力保障。近年来,庄浪县在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工作中始终坚持市场导向、因地制宜原则,强化政策扶持,按照扶持入股分红收益一批、项目驱动发展一批、资产盘活收益一批、土地流转增收一批、有偿服务创收一批、抱团发展共赢一批“六个一批”的方式,全力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实现质的提升、量的突破。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发展集体经济资金入股到龙头企业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保底收益+分红”方式,拓宽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渠道。全县18个乡镇293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入股资金1.47亿元,每年可分红735万元。同时,2021年以来,庄浪县统筹整合各类涉农资金9000万元,在全县18个乡镇实施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项目,有效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从“输血”向“造血”转变。

  乘着大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的东风,灵台县中台镇康家沟村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坚持走产业化发展道路,通过大力发展乡村观光旅游、农业休闲旅游和以“农家乐”为主的餐饮服务业等多条途径,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多元化的发展路子,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迈出了关键一步。2019年以来,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摸清“三资”家底,共清理核实集体资产1346.19万元。

  武威 让改革红利变成百姓福利

  “现在每家都有股权证,能领股权分红。这在过去,是想都没想过的好事……”说起村里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给大家带来的好处时,武威市古浪县新堡乡兴民新村党总支副书记、村经济合作社理事长张开龙满脸笑容。

  从2019年开始,古浪县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民现实需求为导向,围绕“清资产、定成员、建组织、赋权能、强监管、促发展”重点任务,精心谋划、科学统筹,聚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开展以来,兴民新村通过宣传发动、组建机构、清查资产、核实数据、完善合同、张榜公示、大会确认、结果上报、台账管理,组建成立了兴民新村经济合作社,全面清查了集体所有的资金、资产和资源,对账外资产、无产权资产进行专业评估,建立健全了各类资产登记簿,清理出资金58万元、集体土地8125.89亩、公益林13亩。同时,通过成员身份界定,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5126人。在这个基础上把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户,向成员发放了股份证,赋予了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等权能,从源头上化解了农村经济发展与分配的矛盾,为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保护农民财产合法权益奠定了基础,让农民也能够分享集体经济发展成果。

  兴民新村党总支引领村经济合作社灵活运用“资源、资产、资金”三要素,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切实增强农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在村党总支领导下,村经济合作社通过多种方式发展村集体经济,先后争取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450万元,通过多种途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18年实现收入30万元,2019年实现收入146.45万元,2020年实现收入197.95万元,2021年实现收入218.7万元。

  “产权制度改革释放了五大动能:一是明晰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解决了成员边界不清的问题,为保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财产权利奠定了基础;二是摸清了农村集体‘家底’,为构建集体资产运行新机制和推动经营性资产量化到人、固化到户奠定了基础;三是成立了村经济合作社,为管好用好农村集体资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四是规范了村级组织管理,为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奠定了基础;五是壮大了集体经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古浪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贾喜奎说。

  临夏 为村集体经济强“筋”健“骨”

永靖县红泉镇董山村举行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分红仪式现场。

  临夏州出台《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意见》《关于激励村干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办法(试行)》等政策措施,近5年累计投入扶持发展集体经济资金9.94亿元,全面消除了集体经济“空壳村”和1万元以下的“薄弱村”。截至今年三季度,村均收入达到7.89万元,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460个,占比41.4%。预计到年底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将超过800个,占比70%以上。

  同时,积极开展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委员会“政经分离”改革试点。在宅基地申请、签订对外投资协议和土地流转合同以及扶贫项目资产移交等当前重要工作中,实现了村民委员会社会管理事务和股份经济合作社管理集体资产、发展集体经济、服务集体成员职能的分离。在党组织领导下,村民委员会和集体经济组织协同配合、共同发展的农村现代化管理模式逐渐成形,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兰州新区 多措并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今年玉米长势良好,合作社共种植玉米600亩。其中,水果玉米200亩、青储玉米400亩。玉米亩产量能达到4吨左右,每吨可以卖到500元,每亩收入约2000元。预计水果玉米产值达40万元,青储玉米产值达80万元。”兰州新区铧尖村第一书记景博文说道。

  为积极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铧尖村驻村工作队与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集思广益,依托铧尖村村民入股成立的兰州新区铧尖兴晟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行“订单种植”模式。仅在今年,就通过落实订单种植青贮玉米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近60万元。

  近年来,兰州新区按照“园区化布局、全方面配套、链条式发展、体系化构建”的思路,培育发展集体经济增长点。

  强龙头主导。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国有(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农户”联结模式,建立村企联合、产业连片、基地连户、股份连心、利益共享的“四连一共”发展机制,从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技能培训、务工就业等方面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强国企担当。充分发挥国企在资本、市场、技术等方面功能优势,实施国企与乡村结对共建共赢,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积极参与。目前,兰州新区各村集体经济累计投入国有公司入股资金1.2亿元,年均获得分红800万元。据统计,预计到今年底,兰州新区54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将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

  强平台支撑。紧抓国家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机遇,依托国有企业成立“土储银行”,推动集体地和农户承包地入股国有公司,创新建立“统一流转土地、统一规划代建、统一运营维护”的“三统一”模式,推动土地经营由零散、撂荒、低产向高产、高质、高效转变。截至目前,新区土地银行累计吸纳农户流转土地19.7万亩,土地银行每年向农户发放土地流转费达6000万元。

  强产业发展。突出集群化发展,紧扣功能定位、产业发展方向,大力推动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全面落实全省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探索建成一批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强的产业园区和标准化生产基地。已建成了现代农业示范园、现代农业公园等5个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了段家川、赖家坡、大斜沟、平岘沟4个种养加循环产业园,形成了百亿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产业框架,为周围群众提供就业岗位5万多个。

  结语

  当前,我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亮点纷呈,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愈加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更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走上了规范化、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

  辛勤耕耘结硕果,奋楫扬帆再出发。改革永远在路上,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全省各地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持续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努力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书写陇原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本文文字由甘肃省农业农村厅供稿

首页  上一页  [1]  [2]  [3]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