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文化视点】今天,我们怎样传承非遗

 2020/07/08/ 06:02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王 莉 郁 婕

蒙古族原生态长调表演 郁 婕

  二

  在演出现场,我了解到,几乎每一个非遗传承人或传承群体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传承故事。

  裕固族原生态民歌省级传承人白金花说,她的家在张掖市肃南县皇城镇向阳村,小时候跟随家人放牧时,她跟父母学了许多裕固族世代传唱的民歌,这些歌曲“好听得很”,原来她在草原上唱,在婚礼上唱,后来在演唱会上唱,那些曾经的生活场景,和父母共同劳动的片段,还有生活中细碎的美好,都在她的歌声里。

  今年63岁的安玉玲,热情开朗,等待演出的间隙,她向我讲述了自己传承非遗的过程。安玉玲外公经常在婚礼上说颂词、祝福词,母亲是一位非遗传承人,小时候,晚上放羊回来,老人们就讲故事,通过口口相传,她耳濡目染。上世纪80年代,安玉玲参加工作后,在肃南县一所乡卫生院当医生,经常跟牧民、农民接触,裕固族是甘肃独有的少数民族,安玉玲精通裕固族语言,给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于是,她边干工作边从事裕固族民俗、民歌和口头文学的搜集整理工作。安玉玲喜欢民族文化,但是那个时候,没有条件,用汉语记载不是太完整,现在,通过录音、录视频等,积累了不少资料,在肃南当地几乎人人都认识她。安玉玲说,非遗家族性传承下来的比较多,现在很多年轻人传承,重在展示才艺,对传承文化的理念理解不深入,原生态民歌,歌词很多都是历史,是那个时代的文化,要在活态传承中,在动态的日常生活交流中,扩大影响力。

  陪同白金花和安玉玲参加演出的歌手萨尔,是裕固族民歌组合萨尔组合的主唱,他说靠歌舞出去打工谋生,是许多跟他同龄人的一条出路。萨尔的家族也一直在传唱裕固族民歌,后来奶奶不在了,父母唱的不太地道,传唱断了层。幸运的是,萨尔遇到了民族音乐专家杜亚雄。杜亚雄年轻时去老家采风,那时会唱的老人全在,他录了磁带,并把这份珍贵的资料给了萨尔组合。萨尔组合就从这些声音中去学。“我从6岁开始唱,唱的全是流行歌曲。老人要教,还跟他对着干,不愿意学,现在特别特别后悔。意识到了这个之后,通讯方便,老人通过语音给我教。我自己也整理,把这个教给更多的人。”萨尔说,他把老家的马鞍、服饰等一些不用的东西,甚至是破烂全搬到了兰州,家里像库房一样,希望能有机会在舞台上还原过去裕固族的生活。虽然小孩只有一岁,萨尔说,自己早就想过,要教给他裕固族的语言和习俗。萨尔有时候也从微博、微信朋友圈上呼吁,从自我做起,从自己的婚礼、孩子的剃头礼等做起,传承非遗文化。他说:“非遗说起来是很大的一件事,但是得日积月累地去做。”

  汪莲莲的丈夫赵意立,与她一起传承花儿。赵意立说,花儿是以前老人们传承下来的,在过去,有的人甚至是用生命去传承、研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现在社会好了,国家提倡非遗进校园等,都挺好的。赵意立和汪莲莲是渭源县人,两人唱了多年花儿,2004年把自己的庄稼撇下,完全投入到花儿里面。那时候好多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他们两个骑着自行车,在大山里寻找花儿歌手跟人家学,为此骑坏了四辆自行车。遇到别人不理解,认为他们挣了钱,要不然出这么大力气干啥,赵意立说:“这个不能用金钱衡量,艺术是无价的东西。”如今,社会各方面支持、发展非遗,他们觉得传承花儿很有前景,两人已经传承、培养了两百多人。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