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花儿演唱 郁 婕
三
全国知名非遗专家王文章认为,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经历了以往单项的选择性的项目保护阶段,走上全国整体性、系统性的全面保护阶段、科学保护阶段和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为标志的依法保护阶段。这一方面是因为非遗保护工作在国际范围内普遍得到重视,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是近些年来我国对文化的认知,特别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认知,更具包容性的眼光。以人为本的社会,必然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对非遗的保护,正是适应了这样一种必然的要求。
“我们的节日·活态非遗——端午·溯源”公益文化演出活动是“我们的节日·活态非遗”系列展示分享活动中的一项。该系列展示分享活动由兰州市文明办主办,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兰州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承办,旨在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展览、展示、展演和灵活多样的传播形式,展示非遗文化暨非遗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的成果,推动非遗文化在广大群众中落地生根,潜移默化培植传统文化普及和茁壮成长的土壤,进一步把兰州打造成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文明城市。
“我们的节日·活态非遗”系列展示分享活动自2019年6月5日启动以来,共开展了8期非遗分享活动,皮影、刻葫芦、剪纸、兰州太平鼓、武山旋鼓等,通过活动与观众见面。兰州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指出,活动拉近了年青一代与非遗项目的距离,提高了他们对非遗的传承和保护意识,有效促进了非遗的推广,给非遗项目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兰州城市学院副教授白晓霞认为,“我们的节日·活态非遗”系列展示分享活动非常有意义,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城市文化,又增强我们驱疫战“疫”的知识和信心,体现出人们热爱生活、保护生态的美好品质。
对于当下我们应该怎样来传承非遗,白晓霞认为,首先,非遗的传承保护与发展需要有良好的活态语境,要让非遗在生产生活的具体语境中活起来、传下去,正如我国著名民俗学家刘魁立先生所说,“活鱼须向水中看”。其次,非遗的传承保护和发展需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比如某些乡村民俗的传承保护就应该较多考虑与乡村旅游发展之间的衔接与互动。
甘肃省文旅厅非遗处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5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公布四批累计49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有6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代表性项目,花儿、环县道情皮影戏、格萨(斯)尔3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全省已认定68名国家级、617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两批共3家企业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临夏砖雕、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等14个项目列入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已成为我省文旅工作新业态和新亮点。目前,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扶贫办支持我省建成2家国家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省文旅厅、省扶贫办共同认定91家省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市(州)认定13家,这106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已吸纳就业人口4700多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81户、2246人。近两年,累计组织培训381期,培训9738人次,开发非遗文创产品64861个,学员月均收入接近2200元。这充分体现出了文化和旅游“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的成效和作用,极大提振了贫困群众的文化自信,增强了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为全省脱贫攻坚提供了产业支撑。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0年06月11日【文化视点】刻在石头上的历史画卷
- 2020年03月04日【文化视点】首阳思夷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