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民生

【走基层 看民生】卓尼:拓宽留守妇女增收路

 2020/07/31/ 06:56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顾丽娟

【走基层 看民生】

卓尼:拓宽留守妇女增收路

上卓村扶贫车间里,工人们正忙着加工衣服。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顾丽娟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顾丽娟

  盛夏时节,花开正好。来到卓尼县柳林镇上卓村腾达扶贫车间,伴随着缝纫机的“嗒嗒哒”声,工人们正熟练地生产志愿者红马甲和手提包,地毯车间,挂满带有藏族元素的各类地毯,5名女工正在分线整线。

  “车间主要生产校服、工作服、志愿者红马甲和手提包等产品,按照接到的订单决定生产内容。”车间负责人王得平说,车间产品为半手工制作,需要大量工人,目前员工多为周边在家照顾老人孩子的留守妇女,贫困家庭妇女占68%。今年3月3日复工复产后,扶贫车间已先后生产口罩1万多只,完成出口日本的雨衣外贸订单7000多件。

  上卓村腾达扶贫车间由卓尼县和腾达公司投资700万元携手创建,以政府投资建设厂房,公司投设备的“政府+企业+贫困户”的模式运营,旗下还有4个子车间,带动周边农牧村200余名妇女就业,走出了一条车间驻村、居家就业、群众脱贫和集体增收的新路子。

  柳林镇镇长毛世民说,在上卓村建设扶贫车间,主要是考虑到村里有大面积闲置土地适合建厂房,村民居住相对集中,上班方便。村里大多数家庭都是丈夫外出务工,妻子种地照顾家庭,妇女们可以在农闲时间到车间上班,挣些零花钱。

  “刚开始有些妇女思想转变不过来,不愿意出来工作,村干部就到家里做工作,讲解到车间上班的各种好处,现在车间最多一天有80人上班。”毛世民说,刚开始培训时,妇女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经过3个月的培训,大家思想上都有了变化,愿意出来工作了。

  今年37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金海燕,两年前丈夫因车祸去世,2个孩子还在上学,家中老人年纪也大了,照顾老人孩子、增加家庭收入的重担全都落在她一人身上。金海燕身体也不好,不能外出务工,生活比较困难。今年5月,通过当地政府协调来到上卓村腾达扶贫车间工作,这份工作让她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在车间上班和大家待在一起工作聊天心情也好了,家里能照顾得上,每个月最少还有1500多元的收入,我打算一直干下去。”金海燕说,家里现在享受着低保政策,这份工作让她对今后的生活更有信心。

  “每个月20日发工资,我们有专门的账户,工资直接打到自己账户上,手头有了钱,再也不用向丈夫儿子伸手要钱了。”几名工人开心地说,刚到车间培训时一个月1520元工资,三个月后按件计算,每个月平均下来有2000多元收入,车间不仅提供工作餐,住得远的还有车接送,随着技术熟练,收入也慢慢增加了。

  近年来,为了让贫困农牧民群众稳定就业增收,卓尼县把扶贫车间建在农牧民家门口,投入大量资金先后建成柳林镇上卓村扶贫车间、纳浪镇扶贫车间等一大批扶贫车间,为群众搭建了稳定的就业平台,降低了就业门槛,实现了他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的梦想,也解决了农闲没活干,外出务工又无法照顾老人孩子的问题,成为当地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手段。

  通过建设扶贫车间,卓尼各乡镇用简单的技能、灵活的时间和可观的收入吸引群众主动就业,群众钱包鼓了,收入高了,尝到甜头的农牧民改变了以往等靠要的观念,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为巩固脱贫成效、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