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民生

【辉煌“十三五” 喜看新甘肃】南北两山蝶变 兰州又添新名片

 2020/09/30/ 08:33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记者 玄丝雨

辉煌“十三五” 喜看新甘肃

南北两山蝶变 兰州又添新名片

兰州北山九州台树木花草漫山遍野。 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 裴强 摄

  说起兰州,首先想到的就是一碗面、一条河、一座桥、一本书,还有各种特色小吃,这些都是兰州引以为豪的名片。随着兰州市生态、经济、文化建设的进程,兰州南北两山经过不断添加景点、提升品质,成为兰州市内涵最丰富、前景最多彩的一张新名片。

  造就这张新名片自然缺少不了护林员的呵护。在安宁区两山绿化指挥部下沟林业管理站就有这样一对夫妻护林员——李新辉和妻子贾廷栓,他们上山植树已整整三年时间了。身为农户的他们与土地打了20多年交道,土豆、小麦、玉米、大豆都种过,但收入微薄,最终二人决定做护林员,早出晚归添绿荒山。

  夫妻俩所在的林站位于兰州北山,地处黄土高原,降雨稀少,气候干旱,受河谷地貌影响,土地的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由于山谷空气流通不畅,风沙和空气污染严重,荒山秃岭举目皆是。新中国成立前,兰州是黄水照荒山,生态环境十分恶劣,人们形容“栽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娃娃还难”,民间更是有“皋兰山上一棵树,白塔山上七棵树”之说。让荒山秃岭披上绿装,从“一棵树”到“四季有绿”,从根本上改善兰州地区生态环境,不仅是夫妻俩的夙愿,更是几代兰州人共同的愿望。

  不少市民笑谈两山变化,是从毛坯房变成了精装修。“这一大片绿,来得不容易。是怎么让一座荒山拥有如此迷人的景色,引得众人前来游玩,离不开这些护林员的付出。”78岁的李宝清会经常上山观景,望着这漫山遍野的树木花草不禁发出感叹。

  说起两山的变化,还要从一段兰州人共同的记忆说起。上世纪50年代开始,兰州民众背冰上山植树造林、承包荒山,从1982年底造林面积1万亩到1999年的14万亩。2000年后,兰州造林步入了“快车道”。如今,南北两山林地总面积达到了62万亩,成活各类树木1.6亿株,形成了绿色的天然屏障,不仅成了兰州民众的天然 “氧吧”,也成了兰州的“小江南”。这离不开提灌技术的运用,更离不开像李新辉和贾廷栓这样的护林员长年累月的坚持。

  “以前,这座山上还没有路,植树全靠人力背,我们住在搭建的彩钢房里,一阵风过后,饭碗里都落了一层土。” 贾廷栓回想当初摇了摇头。但她心里明白,自己选择的这条路并不好走,但既然选择了当护林员,就要坚持下去。她经常扛着30多斤的胶皮管,爬山下坡进行逐苗浇水的细重活。从山脚走到山顶,步行需要50分钟,贾廷栓常常一身泥巴、满头大汗。遇到植树、浇水、喷洒农药的日子,李新辉和贾廷栓经常背着干粮和水上路,一干就是一整天。

  3年时间里,山毛桃、侧柏、云杉、刺槐等20多个品类的树种在夫妻俩的呵护下扎根、成活、长大,整个林区已有50万棵树木茁壮成长,成活率一直保持在85%以上。“这些树种在驯化过程中,可并不简单。从买回树根开始,它的温度、湿度、修剪、一年四季的环境甚至天气变化时都要及时跟进并调整,这比养一个娃娃要操心得多。”谈起种树,夫妻俩如此感慨。

  记者了解到,最近几年特别是“十三五”以来,兰州南北两山基础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果。现在两山62万亩的人工林,对改变兰州城区形象、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减轻工业污染、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质量起到了显著作用,也为民众提供了旅游休闲的好去处。随着植被的恢复和生态的改善,以历史文化、生态旅游文化和绿色消费文化为主的两山生态文化建设蓬勃发展,目前南北两山已建成森林公园20多处,休闲、游览基地80多处,每年休闲、健身、旅游的人数已超过500万人次。特别是随着罗九公路、兰州国学馆、四库全书馆的提升改造,这里成了人们到北山游玩的目的地,兰州南北两山苍翠葱茏的景象在这里一览无余。

  兰州市树木园党支部书记苗国荣告诉记者:“南北两山的变化仅从提高兰州市民幸福指数这一方面来说,价值已是不可估算的了。来九州台的游客一年比一年多,现在每天从早晨到晚上都有人来观光,我们的护林工作也不寂寞了。”

  兰州晨报·掌上兰州记者 玄丝雨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