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带工资的农民”——记省劳模 天水市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科副科长郭万田

 2020/12/28/ 10:28 来源:天水日报 记者王晓华

“带工资的农民”

——记省劳模 天水市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科副科长郭万田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王晓华

  一把锄头深入田间

  1998年郭万田从天水农校毕业后,主动要求到条件艰苦、劳动强度大的秦州区四十铺苗圃工作。他带着锄头、铁锹和剪刀,冒着酷暑给果园除草、喷药、追肥、灌水,在寒冬腊月为果树整形修剪,渴了喝一捧山泉,饿了啃一口干馍,被当地群众称为“带工资的农民”。

  回忆往事,郭万田感慨地说:“刚开始在苗圃工作那会儿,真是非常辛苦,白天晚上都要加班,周末也没法休息,都是和当地农民一起干活,这一干就是四年,直到我调回城里。”

  2002年,天水市南北两山绿化工程启动,郭万田又被调到秦州区豹子沟珍稀植物园工作,在那里他经历了最难忘的时光。“当时我们住在秀金山顶临时搭建的活动板房里,为了确保幼苗成活,哪怕是冬天,不管晚上有多冷,我们都会打着手电筒上山给幼苗浇水。经过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斗,使秦州区南山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

  解决难题推广新模式

  2016年,郭万田主动请缨担任秦州区皂郊镇店镇村产业发展指导员。他逐户走访贫困户,了解产业发展需求,帮助农户因地制宜规划新建果园1200多亩,举办技术培训班,培训农民1200多人次。他还自掏腰包为贫困户购买果树修剪、果树栽培书籍和慰问品,受到了群众的交口称赞。

  郭万田说:“为了解决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的老大难问题,我们推广了‘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目前全市有576家县级以上龙头企业,我们通过考察选择合适企业,吸纳合作社,流转贫困户土地建设基地,贫困户到基地打工和依托企业、合作社包销贫困户产品来实现群众脱贫致富。”

  说起脱贫成果,郭万田兴致高涨,详细向记者介绍起来:如今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2546家、贫困村1106个、贫困户3.7万人,使贫困户在龙头企业带动下持续稳定增收。针对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风险导致农户收入不稳的问题,依托中央和省市农业保险政策,引导县区开发“一县一(多)品”农业保险品种,仅2019年签订保单保障金额就达上亿元,农户的收益有了坚定的保障。

  把农户利益放在首位

  2019年,天水花牛苹果全面丰产,但随之而来的是销售压力加大,农户焦急万分。郭万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建议市政府及时设立花牛苹果销售贷款风险金,为企业发放果品收储专项贷款,并指导贫困县区在贫困村建设果蔬保鲜库119座,新增储藏能力9.5万吨,有效缓解了花牛苹果售卖难的问题。

  面对困难,郭万田从不言弃,始终将农户的利益放在首位。“当农产品销售出现困难时,我首先想到的是农户,想着如何能使他们走出困境,让他们这一年的努力得到回报。农产品的培育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很多农户刚开始不知道怎么做,我们会积极选聘产业发展指导员,深入田间开展果蔬技术培训,提高果蔬生产水平,切实保障农户收益稳步提高。”

  从业20余年来,郭万田舍小家为大家,始终将农户的利益放在首位。爱人临产时,他在杨凌忙活,老人生病了,也顾不上回家看看,他用实际行动影响和感动着周围的同事。

  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郭万田也只是平淡地说,这份荣誉是对他的鼓励和激励,让他在这个岗位上做得更好。农村要发展离不开企业,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为农户服务是他下一步的重点工作规划。

  从业20余年来,他始终扎根在最艰苦的环境中,用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服务群众,为我市的产业扶贫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就是省劳模、天水市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科副科长郭万田。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