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风物志】神秘的牛首人身像,牛年说说古代河西那些“牛”

 2021/01/14/ 08:59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黄建强

神秘的牛首人身像,牛年说说古代河西那些“牛”

高台骆驼城出土的“牛耕图”壁画砖

高台许三湾出土的画像砖

高台县南华镇一座墓葬照墙上的牛首人身、鸡首人身像。

  2021年是中国历史上第79个辛丑年。辛丑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38个。历史上第一个辛丑年是公元前2660年。辛丑年为牛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牛一直伴随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在甘肃河西中西部地区诸多魏晋墓葬中,就出土过许多与牛有关的画像砖、砖雕等文物,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神秘色彩。

  画像砖上的牛耕图

  在甘肃省的河西走廊,分布着大量魏晋十六国时期的墓葬,其中有不少的画像砖墓,这些画像砖墓集中在民乐、高台、酒泉、嘉峪关和敦煌一带。画像题材涉及当时社会生活及信仰的各方面,有反映现实生活的庖厨、宴饮、百戏、乐舞、出行内容的生活场景,也有描绘农耕、采桑、屯垦等情形的生产场景,更有一些神秘的反映升仙思想的神仙、仙人、力士等。

  在高台县博物馆,就收藏着反映农牧业生产题材的壁画48幅,其中28幅出土于高台地区,包括12幅彩绘壁画砖,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河西农业生产的情形。

  在高台县骆驼城南墓群出土的一块二牛抬杠“牛耕图”壁画砖,画面用墨线勾勒了一位农夫,左手执鞭,右手扶犁,细看,两头牛的牛鼻上穿孔,用细细的长绳牵着牛鼻子,用来控制耕牛。一根犁衡架在两头牛的肩上,固定两头牛的距离,协调两牛的行动。两头牛迈开蹄子向前拉犁,农夫正呼喝着扬鞭抽打耕牛。这正是魏晋时期河西地区的人们普遍采取的二牛抬杠犁地法。

  在高台许三湾东南墓群出土的彩绘耕地图中,描绘的是一人一牛的耕作方式。图中一位农夫用一头牛耕地,没有绘出牵牛的人。这幅图中的牛,鼻环穿绳,弓背拉犁,尾巴上翘,左前蹄奋力前迈,牛头昂起,似乎十分吃力。牛身后,有一农夫,身着白色交领衫,间饰红彩,左手握绳,右手执鞭。很显然,这是一位汉族农夫正在犁地。

  除了牛耕图,高台县博物馆收藏的画像砖中,还有播种图、耱地图等,这些画像砖中,都是一头牛在农夫的驾驭牵引下劳作。

  从这些小小的壁画砖,我们可以想象到当时河西地区农业生产的完善和繁荣。

  河西之畜天下饶

  牛在古代曾被当做国宝,在农业社会,牛作为一种生产畜力,“农为牛本,有功于世”,地位很高。

  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里,宰杀耕牛属于违法行为。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代,规定“诸侯无故不杀牛”。汉朝时,《汉律》规定“王法禁杀牛,犯禁杀之者诛”,随便杀一头青壮耕牛,是要掉脑袋的。

  另外在古代,牛除了用于耕作发展农业之外,还是运输物资的主力。牛和马在古代同属于战争奇缺物资。《唐律》记载:“马牛军国所用,若有盗杀者,徒两年半。”牛不仅可以拉车运输物资,死去后仍然可以服务于战争,民间耕牛死亡,牛皮、牛筋必须上交官方,用来制作战靴、弓箭等,不得藏匿。可见牛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早在先秦时期,河西地区畜牧业发达,牛马成群。汉代以前,这里是少数民族游牧区,汉武帝派霍去病出征,袭击匈奴,收取河西置五郡,大量移民河西,派发种子耕牛,开发河西,使得河西地区农牧业进一步繁荣起来。史书记载,河西地区“习俗颇殊,地广民稀,水草宜畜牧,故凉州之畜天下饶。”

  河西地区的牛多到什么程度呢?举一史例,三国时期,魏将曹真率军征讨叛乱的卢水胡,一次作战,就获取羊111万只,牛8万头。卢水胡是汉代至南北朝时期活跃于中国西北的少数民族,族源复杂,既有匈奴、月氏的成分,又吸收了羯族、氐羌等部族,因而兼具白种人和黄种人的特征,其核心成分被认为是源自商代的卢方。

  除了史料记载,高台县骆驼城土墩墓群2号墓的壁画砖中,大量描绘了当地放牧的场景,有牧马图、牧羊图、牧驼图,甚至还有牧鹿图,当然也少不了牧牛图。在嘉峪关魏晋墓中,也有畜牧图画像砖,图中一人正在放牧牛群和羊群。

  自汉武帝经略河西以来,不断移民戍边,屯田发展,使河西地区成为绿洲农业区。充足的畜力、来自中原的移民带来先进耕作技术,广阔的土地和适宜的绿洲自然条件,使得河西地区一度十分繁荣富足。

  河西魏晋壁画墓中出土的数量众多的农耕图画像砖,象征着墓主人富足的生活和财富。

  神秘的牛首人身像

  富足的生活条件下,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

  位于酒泉肃州区果园乡西沟村的5号魏晋壁画砖墓,墓室三室,青灰条砖砌就,四壁建筑极其考究,壁画砖内容丰富,色彩艳丽,画面逼真。这座墓葬,墓道长37米,墓门两侧用条砖平砌,顶部券拱达7层,其上有照墙,在照墙的第二层右侧镶嵌着一块牛首人形砖雕,左侧镶嵌的是一块鸡首人形砖雕。

  两块砖雕均为素面,分别长35厘米,宽17厘米,厚5厘米,这两块砖雕以减地平雕的技法展现牛首人身和鸡首人身像,以阴线刻出形象轮廓,质朴简约,粗狂古朴。

  牛首人身、鸡首人身图像在甘肃河西中西部地区的高台、嘉峪关、敦煌等地的魏晋墓中先后都有发现,它们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依附于阙门左右同时出现的。

  牛是人类最早的图腾之一,代表了力量和丰饶,相传神农就是牛首人身。墓室中的牛首人身砖雕,反映了当时的墓主人希冀神灵护佑,在另一个世界依然能衣食无忧。

  也有一种说法颇具神秘色彩,认为墓室中的阙门是“升天之门”,可以“上贯天庭”,而守在阙门两旁的牛首人身像和鸡首人身像是一种神灵。

  古人认为,牛象征着大地,象征着丰饶,人们在祭祀时,上天会派出阴阳使者,阴阳使者引一牛,在古人心目中,牛具有沟通阴阳的神性。

  汉代人认为牛是阴性,母性的动物。在墓室中出现的牛首人身神怪,结合它们的位置、图像内容可以推断出,这类神怪形象的神性之一就是沟通阴阳。砖雕出现在墓门位置,这恰恰是沟通阴阳的关键位置。墓室中雕刻牛首人身形象,是一种祥瑞的象征,蕴含了生者希望在亡灵的世界能有福祉降临,给家族带来好运。

  不难看出,河西墓葬中的那些“牛”,代表了千年前的人们对丰收的希冀,对来世的憧憬。

  撰文/黄建强 图/资料图片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