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特色产业夯实乡村振兴之基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李双胜 清水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玉芳
近年来,清水县把产业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成效的治本之策,深入推进清水农业产业发展,形成了“草莓、畜牧、中草药、食用菌、服装加工”等多个特色产业,让群众实现增收,走出了一条符合清水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新路子。
近日,清水气温骤降,但是踏进红堡镇的温室大棚里,却是一派生机盎然。四溢的香甜果味扑鼻而来,入目是一棚绿叶、白花、红果映衬的别样风景,一颗颗鲜艳的草莓醒目地掩映在绿叶间,让人垂涎欲滴。
村民刘永成一边选摘草莓一边告诉记者:“咱这个大棚草莓采用无公害管理方法,对人体有毒有害的农药激素坚决不用,自从草莓结果以来,没有用过任何农药和激素,口感和糖度非常的高。自今年1月第一批草莓上市后,每天都能摘上几十甚至上百斤,尤其是春节前后,平均每公斤能卖到80元。”
据了解,红堡镇草莓种植基地采取“农户+合作社”的经营模式进行带贫,目前,带动贫困户22户,8人实现了稳定就业。此外,合作社还将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无公害农业,带动周边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
清水县着眼于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占地面积约38.05亩的清水县扶贫獭兔养殖产业基地的建成,带动6个未脱贫村的58户229名未脱贫人口,每人每年增收500元。
“十九届五中全会绘就‘十四五’时期发展蓝图,着眼乡村振兴,我们培育壮大脱贫增收产业,獭兔养殖项目从2020年计划分二期建成,投资1000万元左右,目前獭兔养殖有1000多只,一年收入达到400多万元,健全饲料加工到獭兔养殖再到后期的深加工,健全产业链条。以此为基点,带动全县发展獭兔养殖产业,健全清水县的产业体系。”獭兔养殖负责人张伟信心满满。
近年来,清水县借助天津市河北区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东风,由县农发公司整合贫困农户六大产业入股资金、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资金建设了集菌种研发、生产、加工、销售、技能培训等为一体的食用菌产业扶贫示范园。
寒冬时节,走进食用菌种植基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连绵起伏的温室大棚,整齐划一的菌棒安静的依靠在铁线上,一朵朵新鲜、娇嫩的香菇从菌棒里冒出头来,密密麻麻挤在一起,温暖的大棚里芳香四溢。
据了解,该食用菌种植基地共建成60座温室和12座简易大棚,配套物联网、水电暖等设施,实现了一年四季出菇、稳定供应,并且带动3个贫困村建立香菇种植基地,吸纳8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就业,300余人参与产业建设,实现产值1200万元,有力带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裁剪、拼接、缝合……在清水县美特佳服装总车间内,整齐摆放着20余台缝纫机,不少村民正在工位上忙碌着。在缝纫机的“嗒嗒”声中,一件件崭新的外套相继成型。“这个服装加工车间建起来以后,方便得多了,我第一时间就来报到了,去年有娃以后照顾娃、照顾老人都方便得多,工资主要是计件,也非常的好。”陈丽满脸笑容地说道。
据负责人介绍,清水县美特佳服装有限责任公司是县农发公司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扶贫车间”建设的有关决策部署,促进就业扶贫而打造的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的平台。吸纳就业2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0人,月均实现产值15万元以上,人均收入达到2500元以上,有效促进了贫困家庭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和稳定增收脱贫。
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清水县把产业发展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之策,新建扶贫车间6个,新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656个。落实到户产业资金2844.37万元,扶持14186户贫困户发展花椒、苹果等特色产业,扶持4354户贫困户发展“五小产业”。以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为乡村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等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