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曳的灯火
马旭明
生命的转角里有一处港湾最迷人,随时可以停泊心灵,那就是家;生活的拐弯处有一缕光亮最暖心,随地可以栖息灵魂,那就是灯。
家时常坐落在路的尽头,灯大多摇曳在家的窗下。
在老家,对于小时候用来唱皮影戏的清油灯,我的印象是模糊的,印象最深刻的当属煤油灯。等稍大些,一家人,一个院里一盏灯,再大些,一间屋里一盏灯。在老家,等朝上点的灯,突然就朝下点了,那已经是跨入新世纪的事情了。
小时候,老家的年前节下,村子里总要唱大戏,使用的多半是清油灯,不仅烟大,而且贵。等汽灯在戏场里出现时,已经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事儿了,常常一灯高挂,满是黑夜的小山村一时间就白亮如昼,那大抵是小时候黑夜里我见过的最明亮的灯火。
煤油灯制作简单,找一个盖子完好的药瓶或墨水瓶,在盖子上钻一个孔,以能镶进半拃长铅笔粗圆筒为宜,然后找一根吸水性能好的棉线拧搓成一根灯捻,用牙膏皮或薄铁皮卷紧了,塞进孔里,一头在瓶里,一头在瓶外,从瓶盖里面拽灯捻,一直到外面的捻头刚露头为宜,在瓶子里添了煤油,盖紧了瓶盖,用火柴点着了,一盏煤油灯就算大功告成。
老家冬天的夜晚,天黑得似乎更早些,母亲常常老早地喂了家畜,做好了晚饭等待我们和父亲从学校归来。吃罢饭,撤了碗碟,父亲便吭哧吭哧地去煨炕,给牲口填草料,母亲利用这个间隙,磕锅碰碗地洗涮餐具,之后,一家人才点了灯火,围坐在炕桌旁。
灯下,母亲针来线去地纳鞋底,做鞋帮,父亲架旺了炉火,熬茶,点烟,备课,拧毛线,我和妹妹每人占去一角,挤坐在炕桌周围,读书写字。偶尔一家人灯光分配不均匀了,父亲便取来茶叶罐,垫起油灯,老辈人高灯低亮的口诀,父亲总能把它运用得恰到好处。
不一会儿,夜晚的幕曲四合:钢笔在纸上沙沙沙的奔走声,麻绳在鞋底上哧啦哧啦的穿越声,灯焰在高处咝咝咝的燃烧声,茶罐在火炉上滋滋滋的熬煮声,偶尔传来几声均匀的呼吸声……
门突然咣当一声开了,外出的老花猫从门缝里挤了进来,可劲儿打了一个颤,便朝着炕上张望,一家人会心地相视而笑。一时间,冒着油烟的灯盏笑了,泛着昏黄的灯光笑了,扑曳着火苗的炉火笑了……
回头,灯焰里裹着一朵娇艳欲滴的灯花,母亲一脸说不出的欣喜,先前还将针尖在发梢上来回蹭了又蹭准备挑灯的她,突然就停下手复又舍不得了,一面絮絮地说,要进点财呢么,一面将目光移向父亲。父亲瞟了一眼母亲,旋即又出声地笑了笑,只字不识的母亲言语里自有其深邃的意思。
灯靠油放出光芒,人靠灯照亮。故而每遇赶集,相对于称饭盐、选调和、买葱、榨油、磨面等诸多之事,灌煤油无疑享有优先权。在日子尚紧,时光够慢的岁月里,点灯的煤油时常为乡亲们匀称着用。
油腻腻的煤油壶上铺着一层厚厚的时光的油垢,搁在无人注意的角落,除了给灯盏里添油,去集市上灌油,一般无人问津。可煤油壶的分量不亚于清油缸,拎起敞亮心灵的它,就能拎起一年四季,五冬六夏,茫茫黑夜。
也不知什么时候,父亲从学校里带来了罩子灯,底下一个大托底,中间细,上头一个大葫芦,装满油,再上头就是灯头了,好像给灯焰安了嘴一样,火从里面出来就扁了,灯头周围是护栏,护栏里扣一个两头细中间粗的玻璃罩。父亲满脸自豪地点着它时,老屋里亮堂极了,小山村也跟着沾了不少光。过年了,因为有了新鲜时髦的罩子灯,我家便成了亲朋邻里凑在一起的首选地。
2000年,偏僻的老家始通了电,虽然仅仅是低压,可足以让乡亲们欢欣不已。年跟前的乡亲们搁下手里的活计,挖坑坑栽电杆的热情,跟寒冷的冬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心热让他们忘记了一时的身冷,满屋子满院子的亮堂劲儿,让那个翻越世纪的年,过得比以往更为热火和舒心。那些当年画里走出来的人,真的一般晃动在电视荧屏上,奶奶露着漏风的豁牙笑得满面红光,感叹说这电走得快呀!
年三十,父亲老早就拉线,糊灯笼,安灯泡,天还没有黑尽,就把灯高挂起来,满载祈愿和色彩的纸穗,在夜风里摇曳、载歌载舞,连吃野草的牲口都把脖子长长地搭在墙上,一股没反应过来久久无法适应的样子。
那个正月里,有电视机的大哥家,每晚都挤满了人。大哥索性把电视机搬到院子里,小小的院子里,每到电视剧快开演的时候,就升腾起稠稠的声响,说话声、抽烟声、咳嗽声、脚步声、欢笑声,不绝于耳。晚风吹过来,那一刻的欢乐溢满了整个黑夜。
及至后来的洗衣机、电冰箱、铡草机、扬场机……不几年,都是再稀松平常不过的事儿了,乡亲们已经习惯了。
今天,年近七旬的父亲坐在小县城敞亮的客厅里,在如同白昼的大灯下,因观看电视剧而笑得前仰后合时,我突然就想起了那些年照亮我心灵之路的那些灯火,尤其是油灯。
黑夜的油灯总有熄灭的时候,而心中的油灯却要永远长明下去。作为老家的一点信物,那点摇曳中的灯火,无论其如何昏黄如豆,它一直都亮在我的心间。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等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1年01月13日【张小娟:最美的格桑花】纪念〔摄影〕
- 2021年01月13日写给小娟的信
- 2021年01月13日风雪吹醒的名字
- 2021年01月13日信念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