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甘肃渔业,大有可为

 2021/02/03/ 18:13 来源:甘肃日报-新甘肃客户端 记者 盛学卿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盛学卿

  刘家峡水库的网箱中,虹鳟、金鳟、三文鱼、杂交鲟等鱼种体态肥硕,生机勃勃,如今,刘家峡水库是目前我省体量最大的鲜活水产品生产基地,其中三文鱼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目前全省网箱养殖面积达到548亩,产业链条已辐射水产苗种繁育、商品养殖、水产品营销、休闲渔业等多个方面。

  地处戈壁沙漠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带的景泰县,自2016年,首次盐碱水养殖试验喜获成功以来,景泰县不断拓展养殖规模,不断丰富养殖品种,建成景泰县冷水鱼繁育中心,实现苗种规模化生产,探索出适宜于景泰周边地区盐碱水南美白对虾养殖的“温棚标粗+露天塘养”接力养殖模式。

养殖喜获丰收

  还有文县、金塔、临洮等地大力发展高标准规模化水产养殖业。酒泉、陇南、临夏等地高标准网箱养殖、生态养殖不断壮大,在永靖县刘家峡、文县汉坪嘴、卓尼县九甸峡库区形成了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的大型现代渔业养殖基地。

冷水鱼产业是我省传统特色渔业产业,在国内冷水鱼产业界占有重要地位。

  我省鱼类资源丰富,在省内各个流域繁衍生息的鱼类有102种,其中24种为珍稀保护物种。甘肃省农业农村部门持续加强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先后创建2个国家级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 22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行走陇原,渔业产业星罗棋布。无论是大江大河,还是小溪流水,无论是高峡平湖,还是沙漠绿洲,红红火火的渔业产业映衬着人们的笑脸。

养殖喜获丰收。

  近年来,甘肃省广大渔业科技工作者围绕全省渔业产业发展方向和重大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不断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为甘肃现代渔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突破极边扁咽齿鱼、黄河裸裂尻鱼、厚唇裸重唇鱼、祁连山裸鲤、兰州鲶等濒危珍稀鱼类人工繁殖,实现增殖放流,有效保护濒危物种,恢复我省天然水域鱼类种群;开展黄河、长江、内陆河渔业资源调查,摸清甘肃渔业资源家底,为全省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技术依据;开展重点水域渔业发展战略研究,完成了刘家峡水库增养殖容量评估工作,在保护的基础上发展生产,成为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双赢的典范。

渔政护航渔业发展迅速。

  由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编制的《甘肃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20-2030)》即将制定印发。遵循现代渔业发展方针,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全省自然资源禀赋为基础,以绿色健康发展为基本原则,以提质增效为方向,优化养殖水域发展布局,不但大处着眼,更是细处着手,不但统筹规划,更是精准施策,为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推进甘肃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甘肃省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

  调整养殖产业结构,转变养殖发展方式,发展绿色生态健康养殖是甘肃渔业大发展的新起点、新模式。

  据悉,为了直观展现我省渔业发展取得的成就,由省农业农村厅联合摄制的三集宣传片《甘肃渔政》将在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文化影视频道播出。首播时间为2月4日晚22:05分,重播时间为2月5日下午16:07分。

  我省大力研究开发大水面网箱养殖三倍体虹鳟技术,成为全国三倍体虹鳟养殖业的样板。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等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