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剪纸艺人杨树珍
一双巧手“雕刻”红色记忆
杨树珍准备展示剪纸。
现场创作剪纸作品。
花团簇拥的党徽。
一幅长21米,宽75厘米的巨幅剪纸作品,通过多个红色故事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近日,甘肃省毛体书法研究会会员、美术剪纸艺人杨树珍正在完成这件作品。
“我就想用中国的非遗剪纸艺术雕刻红色记忆、重温党史。”5月11日,记者来到城关区团结新村街道天水南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杨树珍剪纸艺术工作室,杨树珍正在创作26幅党史百年题材的系列剪纸作品,目前已创作完成10余幅。全部完成后将会在街道社区基层展出,让更多人铭记历史,感恩中国共产党。
一纸一刀剪活人生
一把剪刀、一叠红纸、一双巧手,几分钟后,杨树珍便剪出了一幅花团簇拥党徽的剪纸作品。从取样、构图到裁剪,都是杨树珍自己构想并完成的。红色题材、时代故事的剪纸创作,也是她近年来创作的重要主题。2020年,杨树珍创作的英模人物长卷在第六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上展出,《人民英雄钟南山》《加油武汉》等剪纸作品荣获全国书画大赛艺术剪纸一等奖,今年,杨树珍又被授予西北电影台历人物民间剪纸艺术家。
70后的杨树珍自幼酷爱剪纸、绘画、书法,从小耳濡目染,受外祖母和母亲的影响,对剪、刻纸艺术非常感兴趣。母亲剪纸时,杨树珍就坐在旁边看,边看边琢磨,一来二去也就学会了,从第一次剪纸上手就能做到不描不画,剪下生花。
杨树珍从书上、网上搜集资料,看到自己喜欢的图案便保存下来,开始描摹、画底稿,然后一刀一刀地剪出来。
1998年杨树珍成为幼师,单位组织七一活动,她就现场表演了剪纸。仅凭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几分钟的时间就剪出了两只栩栩如生的蝴蝶,赢得台下一片掌声。也是从那时起,杨树珍便喜欢上了剪纸艺术,便下定决心继续深入学习。杨树珍剪的第一幅作品是《贵妃醉酒》,成品出来后,丈夫和女儿均对其大加赞赏。看着自己像模像样的处女作,激动得一宿都没睡好,更加深了对剪纸艺术的热爱,从此一发不可收。
她的作品画面丰满,线条自然,通过谐音、象征、寓意等手法提炼、概括自然形态,构成精美图案,以此表示对节日的庆祝或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剪纸看似简单,却离不开严谨与精细,剪纸创作过程一是构思,二是画稿,三是创作。”杨树珍告诉记者。
红色剪纸颂党史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杨树珍创作了主题为《永远跟着党走》整套红色题材剪纸作品,从《追寻真理》《南湖启航》《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朱毛会师》《延安精神》《遵义会议》《万里长征》到《互惠共赢》《精准扶贫》《绿色生活》《抗击疫情》……他用剪纸刻纸技法,艺术地再现这些历史画面。
为了这套作品,杨树珍从去年夏天就开始准备。白天,她在天水南路社区和雁西路社区的剪纸工作室开设剪纸公益课堂;晚上,则回到家中进行创作,经常一坐下就到深夜。整套作品预计将在“七一”前完成。
“内容栩栩如生,画面细腻精妙。”在杨树珍的社区工作室中能看到很多剪纸作品,从早期的窗花、福字、年年有余到近期的抗击疫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作品,每一幅作品就是一个个经典的历史瞬间,饱含着剪纸艺人对艺术创造的满腔热情。
“小小的剪纸不仅给人带来艺术的享受,同时也能把这门传统技艺传播出去……”在杨树珍的影响下,社区里已有22名“妈妈级”的徒弟和学员喜欢上了剪纸艺术,其中年龄最大的是天水南路社区86岁的居民宋建敏老人,从去年年底开始,老人每周四都会按时到社区参加杨树珍的公益艺术剪纸课,“学到老,活到老,年轻的时候喜欢手工刺绣,老了爱上剪纸,让我的晚年生活更加充实和幸福……”宋奶奶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如今,杨树珍在兰州的艺术剪纸领域已小有名气,她经常被邀请去学校、单位讲授剪纸技艺和历史。二女儿也在她的影响下,喜欢上了剪纸。现在,女儿独立创作的剪纸作品也经常在学校展出。
文/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 张艾萍 图/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 裴强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1年04月15日甘肃中医药大学学子用剪纸作品献礼建党百年
- 2021年02月08日裴原明:非遗剪纸迎春到
- 2020年08月25日手工皂DIY、剪纸 兰州市城关区皋兰路街道主题活动多
- 2020年06月17日【图片新闻】嘉峪关市雄关街道绿化社区居民学习做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