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道甘肃 地道甘味】
临潭 藜麦蚕豆落地“生金”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韦德占
6月的洮州大地,层层梯田缀满嫩绿新芽,绿油油的藜麦和蚕豆茁壮成长,临潭县农富源小杂粮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建平正带领着新城镇村民忙着除草,层层梯田里一片繁忙的景象。
“为全力打造‘五无’甘南新名片,我们藜麦种植全过程全力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全面禁止使用化学农药、化肥,而且藜麦本身对化学除草剂也很敏感,必须人工除草。”常年在藜麦地里工作的张建平,已经成为了临潭远近闻名的藜麦“专家”。
“新城镇红崖村四周梯田连绵不断,这里有最肥沃的土壤,因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气候冷凉,日照时数长,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让藜麦能在这里茁壮成长。”张建平介绍。
2013年,张建平从省农科院引进了藜麦种子,在新城镇进行推广试种。就这样,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藜麦落户临潭。
漂洋过海的藜麦能在临潭土地上生长吗?藜麦推广之初,受到了当地群众的质疑。为了让藜麦在洮州大地上“落地生根”,张建平挨家挨户给农户做工作,免费为农户提供种子和地膜,并提供技术指导和田间管理,从种植到收购全程提供“保姆式”服务,让农户没有后顾之忧。
试种第一年,亩产就达到了550斤,经省农科院专家实地考察,认为临潭产出的藜麦颗粒饱满、产量高、营养成分好,是省内适宜种植藜麦的地区之一。为了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效益,合作社投资160万元建成藜麦加工生产车间,年产藜麦米800吨,2020年实现产值3190万元。
一粒种子播下去,一个产业兴起来。
临潭县农富源小杂粮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民发展藜麦产业,逐年扩大藜麦种植面积。2020年,合作社带动4个乡镇的2000余户农民种植藜麦3200余亩,实现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今年又带动农民种植藜麦4184亩,并全部签订了收购订单,实现“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农资、统一销售”。
作为传统作物,蚕豆在临潭的种植由来已久,2020年,临潭县共种植蚕豆9965亩,农富源小杂粮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年销售5000吨,销售额达2900万元。临潭蚕豆经过色选分级,产品作为原料供给网红零食头部品牌之一的三只松鼠,蚕豆罐头更是漂洋过海出口到中东地区。
“我们力争在五年内逐步形成以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藜麦、蚕豆产业体系,将临潭打造成‘藜麦之乡’,带动更多的农牧民群众,通过发展藜麦、蚕豆产业稳定增收,实现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张建平说。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1年05月30日【厚道甘肃 地道甘味】陇上江南 橄榄飘香
- 2021年05月26日【厚道甘肃 地道甘味】瓜州蜜瓜 香飘万家
- 2021年05月13日【厚道甘肃 地道甘味】甘谷辣椒,这道“辣”味不寻常
- 2021年05月09日【厚道甘肃 地道甘味】民乐紫皮大蒜在国内市场独占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