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蛋白豌豆新品种、优质谷子新品种为农民增收提供了科技支撑。
新甘肃客户端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王煜宇 刘欣语)记者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获悉,日前,甘肃省科技专项“甘肃省小杂粮品种选育与示范”通过了项目验收。该项目实施期间,鉴定筛选了290份优质小杂粮资源,审定26个优质品种,育成7个品种,建成52个小杂粮示范基地,有效提升了全省小杂粮的育种水平,为甘肃特色杂粮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会宁县党家岘撂荒地种植的陇糜17号糜子作物长势良好。
小杂粮作为甘肃重要特色作物,常年播种面积稳定在600万亩左右,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20%左右。由于具备生育期短、种植灵活、抗逆性强、生态适应性广泛和生产力相对稳定等种植优势,小杂粮成为我省重点帮扶县区的区域优势特色作物,在保障旱作农业稳定发展和农业抗灾救灾增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随着城乡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杂食性和营养性追求日益强烈。因此,在我省立项实施“甘肃省小杂粮品种选育与示范”项目具有重要意义。
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在阐明小杂粮种质资源结构多样性和抗逆特性的基础上,发掘优质基因资源,利用综合技术手段,创制了品质、抗旱、耐逆、抗病等性状有显著改变的新材料。为适应大众消费,培育了中矮秆适合机械化和轻简栽培的新品种,培育了适用于主食加工的专用品种。项目通过研究不同生态区小杂粮品种配套的间套复种栽培技术、减肥减药绿色生产技术、旱作增产增效种植技术,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并创建了一批品种优、技术优、管理优、价格优的“四优”小杂粮生产基地,强化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提高了优质小杂粮的商品率。
该项目自2018年8月立项以来,获得27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明专利,2项软件权,1项品种权。累计在白银、定西、平凉、庆阳、张掖及甘南6个市州的25个县区,示范推广新品种24.87万亩,新增产量7671.8吨,新增效益3362.5万元。
在干旱条件下,今年会宁县老君镇陇糜14号显现出抗旱性和丰产性。图片均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提供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2年09月21日临潭县农富源小杂粮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小杂粮成就大产业
- 2022年09月14日静宁:订单小杂粮 富民大产业
- 2021年06月02日【厚道甘肃 地道甘味】临潭:高原藜麦落地“生金” 杂粮不“小”蚕豆“出国”
- 2021年02月07日瓜州:小杂粮走向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