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十有临夏”之红色基因 这是一方红色的热土

 2023/01/29/ 10:30 来源:民族日报 记者 马茹萍

“十有临夏”之红色基因

这是一方红色的热土

胡廷珍烈士纪念馆

肋巴佛革命纪念馆

临津古渡

在布楞沟村史馆开展红色研学活动

景古城缐家楼红军长征遗址

黄河水电博览馆

  民族日报记者 马茹萍

  一百年来,信仰在奋斗中淬火,中国共产党人为真理、为解放、为独立、为复兴,艰难求索、赴汤蹈火、舍生取义、不惧牺牲,留下了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凝聚起亿万人民为民族解放和中华崛起的磅礴力量,让红色精神赓续百年。

  临夏,亦是一方红色的热土,河州儿女跟随党的旗帜,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在革命、建设的各个阶段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革命先驱胡廷珍是甘肃最早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之一,他与李印平、杨松轩等老一辈共产党人在临夏成立导河特别支部,是甘肃最早成立的三个党支部之一,点燃了星星之火。红军长征在康乐县景古、莲麓一带休整部队、改善供给、扩大队伍。肋巴佛、马福善、马继祖、马木哥参与和领导了“甘南农民起义”,王震大军从临夏分三路抢渡黄河、进军青海、解放大西北,开国少将鲁瑞林、民族学者牙含章、上甘岭虎将唐万成,都是从临夏走出去、为党的事业作出积极贡献的英雄人物。临夏是新中国水电事业的摇篮,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工程——刘家峡水电站就坐落在临夏,大夏河民生水电站是甘肃最早的水电站。所有这些,都是临夏人民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实际行动。

  临夏也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包括中共党史教育基地临夏市胡廷珍烈士纪念馆、临夏县解放军抢渡黄河纪念馆、和政县肋巴佛革命纪念馆、康乐县景古红色政权纪念馆、东乡县布楞沟村史馆、黄河水电博览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刘家峡水电站、景古城缐家楼红军长征遗址等;县级保护单位康乐县石家楼革命旧址等。

  红色资源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而进行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是红色故事的重要载体。

  在临夏,红军在长征、解放战争时期沿途留下的布告标语、弹药箱、铜壶或借用过当地老百姓的物件等都成为后代了解红色文化的重要物品。如驻景古的红军为了解除群众顾虑,张贴了落款署名朱德和徐向前的安民布告:“我军此次北上,为了抗日反蒋,救国救民,纪律严明,所到之处,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买卖公平……”就展示于康乐县景古红色政权纪念馆。

  临夏儿女也用自己的方式“花儿”,歌颂党和各族人民群众之间的鱼水情深。莲花山花儿“红军景古不驻了,说是又有任务了,翻山走了近路了,我的心上拉满烟雾了。”“九月九,秋风凉红军走了茶没凉。说起群众都孽障,豁出命了干一场”……类似的“花儿”唱出了群众心中对党的无限感恩。

  在一次次聆听父辈们讲述那些峥嵘岁月的往事,一次次捧读写满苦难与辉煌的历史教科书,一次次重走那些洒满烈士鲜血的红色征途,一次次与革命先烈目光凝视和心灵交流的时候,我们心中无不激荡起一种崇高的敬意。于是,在儿时的憧憬中,留下了红色的印记;在中年的奋斗中,续写着红色的故事;在老年的回忆中,印照着红色的辉煌。

  临夏,是一方红色的热土。这里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这里的红色资源生生不息,这里的红色文化植根心中,照耀着临夏各族儿女前行的道路,使得临夏这片故土生机勃勃。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