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民生

为群众的幸福“加码”——金昌市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纪实

 2024/01/03/ 15:12 来源:金昌日报 记者 赵刚 李峰

为群众的幸福“加码”

——金昌市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纪实

  记者 赵刚 李峰

  房子对普通群众意味着什么?

  是安居乐业的梦,是美满团圆的家,更是安身庇护的所在。

  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生态及地灾避险搬迁作为一项德政工程、民生工程、生态工程、发展工程,以“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突出高位推进,加强协调调度,实化工作举措,总结推广“创建一套流程认定、制定两类方案搬迁、绘制三张图表推进、做实四项措施保障”工作推动机制,切实把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这件民生实事办好,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经过两年来的搬迁工作,全市完成搬迁安置4622户,高标准建设避险搬迁集中居住点21个,1个乡实现整乡搬迁、4个村实现整村搬迁,乡村振兴潜力不断激发、城乡融合发展深度推进、农村人居条件持续改善、农民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搬迁群众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激发乡村发展潜力

  在永昌县红山窑镇夹河村集中居住点,湛蓝的天空下一幢幢清一色白墙灰瓦的生态宜居房古朴典雅,平坦宽敞的村道上,村民们来来往往,为自己的新居忙碌着。走进已经入住的村民家,暖意瞬间驱散了寒风,映入眼帘的是干净宽敞的客厅,崭新的家居一应俱全。

  住有所居、乐其所业,群众就有实实在在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近年来,我市扎实谋划实施永昌县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以落实“三抓三促”行动为牵引,严格按照“党政同责、市级统筹、部门负责、县区落实”工作原则,紧扣“搬出安全”和“应搬早搬、应搬尽搬”,健全“1234”工作机制,组建“市县乡村各级”工作专班,千方百计推动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取得实效。

  永昌县通过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累计拆除旧房2858户,预计腾退农村宅基地4570亩,累计新增耕地2988亩,结余指标可用于交易、获取资金收益,也可用于建设项目用地补充,进一步释放乡村土地资源潜力。深化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推进模式,在全省率先开展“土地托管”试点,推行“全程托管+二次分红”“土地流转+劳务就业”等新模式,实现集体群众双增收。12.5万亩良田沃土流转托管、租金分红,释放农村劳动力7000余个,实现户均增收1500元以上。在连霍高速、河清公路等交通干道沿线新建安置点21个,使群众出行更加便利,打通了乡村振兴“快车道”。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走进永昌县南坝乡各个村社,宽阔整洁的乡村道路、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成了“标配”。

  南坝乡以打造田园生态文旅体验带为契机,发展经济林果基地3314亩,建成祁何公路“风车长廊”4处4.3公里、花卉观赏带29.5公里,打造核桃园烧烤露营基地等乡村旅游景点4个,吸引10.2万市民游客观光打卡。同时,谋划投资410.6万元建设西校村农产品初加工基地、永丰村养殖小区、永安村张家湾子乡村旅游产业扶贫基地、南坝乡牦牛养殖育肥中心等一批产业类重点项目,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吸引群众入驻,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村集体分红、土地流转、家门口上班……永昌县突出民生优先、品质安居,坚持系统推进、就业富民,按照“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的工作思路,将避险搬迁作为增进群众福祉的重要载体和推进乡村建设的突破口,统筹抓好后续产业发展,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避险搬迁,农民进城、市民回村,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进一步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搬迁以来,城乡共有3343户9026人搬迁对象通过分散安置的方式入住县城(乡镇)社区,新入城居民的住房、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和日常购物消费,进一步激发了城市消费活力。

  乡村通过引进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产量和产品质量,满足不断增长的城市消费需求。同时,乡镇积极整合资金和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产业,帮助群众多渠道增收致富,实现了群众迁出有序、安置稳妥,生活有保障、发展有支撑。15个产业模式利益联结、助农增收,带动28个村集体经济增收近200万元、群众人均增收近1200元。

  改善农村人居条件

  2023年10月初,永昌县新城子镇南湾村生态及地质灾害搬迁项目集中安置点交房仪式顺利举行。

  “路灯架设在什么位置合适?绿化种什么树木更好?应该架设在门前,最好种经济林……”镇村领导和村民们共同商定集中安置点新房搬迁安置和后续配套设施建设等事宜,大家对新房的未来规划充满期待。

  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目标,市自然资源局派出乡村规划师驻点指导集中居住点建设,打造“彩色村庄”“怀旧村落”等特色乡村3个,实现一村一品、一社一景,为群众幸福生活指数加码。

  永昌县持续完善安置点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修建道路45公里,埋设供水管道19公里,架设电线3.12万米、路灯500个,实施清洁取暖房屋1279户,配套建设垃圾堆放点21处,建设卫生服务站7处,村民文化广场21个,安置点5G信号覆盖及宽带入户率、卫生户厕普及率、排水管网覆盖率均达到100%,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同时,严格落实复垦方案,宜林则林、宜绿则绿,以村社为单元、以农户为图斑,全力推进旧宅基地复垦、闲置土地增绿,新增绿化1180亩,栽种苗木13.6万株,有效助力生态种植、乡村旅游。通过实施避险搬迁,之前布局散乱、环境恶劣、风险较大的土坯房,变成了错落有致、白墙青瓦、绿树成荫的安居房。

  强化农民权益保障

  搬出“忧”居,迁进新居后,群众最关心的莫过于办证问题。

  “我们联合住建、税务等部门多方联动,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结合实际取消不必要环节,合并相近环节,统一受理各相关办理事项,简化审核层级,靠实工作责任,确保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户发证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永昌县自然资源局局长赵强祖说。

  为了让搬迁群众放心搬迁、安心进城,我市自然资源部门设立便民登记窗口,实现登记、交易、税务“综合受理、集成服务”,累计为搬迁户发证1600余本,强化农民权益保障。设定乡村固定性公益性岗位,帮助搬迁对象就近就地就业,共设立300个公益岗位托底安置、保障就业,每人年均可收入近8000元。社区不断完善教育、文化等公共设施,做好就学、就医、医保社保转移等服务保障,切实做好搬迁群众的权益保障,确保搬迁群众村集体成员身份不变、农业户口身份不变、土地承包经营权及惠农政策不变,同步享受迁入社区各类社会保障。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