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23】
让群众搬得来融得进能致富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思璇
冬至来临之前,永靖县盐锅峡镇的36户群众离开了黑方台,搬进新家,告别了生态环境脆弱、山大沟深的滑坡威胁区。
“以前住在山上,每年到了这个时候,还要操心下了大雪怎么办。”
“房子里的暖气热,咱的心里比暖气还热。”
“新房通了水电,铺了地暖,大伙儿都在忙着装修。”
提起“乔迁新居”这件事,大伙儿纷纷打开了话匣子。
我省地理条件复杂,地质灾害高发易发,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去年以来,在总结前一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省继续开展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并将“完成4万户15.23万人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列为2023年省委省政府十件为民实事之一。
2023年,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健全“省级统筹、市负总责、县区落实”的工作机制,完善“包抓”责任体系,定期调度、联席会商、驻点督导,确保每项政策落地、综合配套到位;规范“户申请、村复议、镇审查、县认定、市审核、省复核”六个工作程序,实现对象认定网上办理,动态更新搬迁数据库,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依托甘肃省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管理信息系统,采取搬迁进度“网上查”、搬迁变化“天上看”、重点问题“地上核”,确保搬迁工作精细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紧扣“搬出安全”,聚焦“应搬早搬、应搬尽搬”,2023年,我省将河湖管理范围搬迁变更为河湖管理范围及暴雨山洪灾害受灾区搬迁,将三级认定工作纳入全省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管理信息系统,并对临崖、临坎等存在地质灾害风险的区域开展风险区划定。截至2023年12月31日,完成搬迁对象三级认定49589户,占年度任务的123.97%。
搬离了出门难、看病难、上学难的大山,坐在新房子里闲聊,兰州新区新康村村民说得最多的一个词是“满意”。
“在好政策的支持下,政府补助了10万元,贷了5万的贴息贷款,自己再添点钱,一套房子就到手了,着实松了一大口气。”在如愿以偿搬迁至此的村民们看来,出门方便,教育条件好,小区配套设施齐全,医院离得也近,大家都很满意。
这只是我省解决“搬迁群众的钱从何来”众多举措中的一项。
为降低建设成本,减轻搬迁群众负担,我省推动落实资金筹措、财税金融扶持、土地盘活利用、搬迁群众原有惠农政策保持不变等综合“政策包”,支持基层创新推出“住房贷”“产业贷”等金融产品,确保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全省累计落实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资金76.4亿元,累计发放贷款39.01亿元,其中,2023年16.6亿元,最大程度满足了群众需求。
为促进“潜在土地资源”向“优势拉动资本”转化,我省统筹安排“建新”和“腾旧”,全年累计供应建设用地12766.47亩;同时,推动迁出区废旧宅基地腾退复垦,累计拆除旧房35292户、复垦20186户、复绿3350户,全面提升避险搬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安身后如何乐业?何以致富?武威市作出了积极探索。
凉州区金山镇是全省唯一一个“整镇搬迁”安置项目,过去全镇34%的农户住在地质灾害易发地区。如今,金山镇的村民住上了新房子,配套了养殖棚,养了牛羊,真正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
2023年,金山镇把特色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把扩大就业作为搬迁群众增收的关键。全镇新建养殖暖棚153座,修建日光温室24座,改造老旧日光温室54座并开始种植羊肚菌……一座座养殖场与钢架大棚不断增强着群众增收致富的信心,逐步形成“一镇一社区、一户一产业”的乡村发展新格局。
当地政府的有益尝试只是甘肃省解决“搬迁群众何以致富”的一个缩影。
过去的一年里,全省上下坚持把培育富民产业作为治本之策,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冷链仓储、商贸物流、初级产品加工等产业,通过技能培训、资产收益分红等多种措施,确保搬迁群众增收产业实现全覆盖。经统计,全省整合扶持产业项目资金10.09亿元、涉及产业项目121个,通过资产收益分红、就近就地就业等方式,吸纳搬迁群众就业14438人。
同时,各地政府积极推广以工代赈,设置护林员、保洁员等公益岗位,为无法外出的搬迁群众提供就近就业;加强东西部劳务协作,基本实现有意愿的劳动力应转尽转。
住有所居、乐其所业、就近就学、便利就医,群众就有了实实在在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全省上下坚持高位推动,因地制宜,凝聚合力,用心办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这件要事。
据了解,2023年度全省搬迁安置40354户,超计划完成年度任务。建成集中安置点260个、集中安置房2.2万套,累计建成安置点401个。坚持水电路网协同、就医就学一体、养老助残联动、文化绿化同频,累计建成配套党群服务中心68个,文化广场108个,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86所、村卫生室99个、养老服务设施47个,我省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提质增效,取得阶段性成果。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4年01月10日永昌:羊肚菌托起农民致富梦
- 2023年12月22日【新甘肃云·融媒集萃】临泽 盐碱地里长出“致富果”
- 2023年12月21日临泽新华镇:冷水鱼“游”出致富路
- 2023年12月07日【图说新闻】金昌:奏响冬日里的“致富曲”